必修4第一課《美好生活的向導》
b.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
學生活動:結合前面的學習,請小結出對哲學的完整理解。
哲學:
(1)從字義上看,哲學是智慧之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3)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4)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三、小結
本節課是哲學的開篇,在知識層面上主要是對哲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學習中必須要注意從多個角度全面地加以理解。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是智慧之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具體學習中要注意對比三對關系,即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
作業設置:
1.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應的內容。
2.收集3個哲學家故事和3個著名哲學命題,體會哲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附:哲學故事
1.并非都來聽布
f·d·e·施萊艾爾馬赫(1768--1834年),德國哲學家和神學家,他的神職工作做得尤其出色。有人稱頌他和他的布道具有少有的廣泛性,他的教義宣講能吸引社會各個階層的廣大聽眾,不僅有大學生,還有婦女和各級官員。對此,施萊艾爾馬赫解釋說:“我的聽眾確實由學生、婦女和官員組成,學生們來是為了聽我講道,女人們來是為了看學生,而官員們來則是為了看女人。”
評析:聯系的觀點
2. 獨身的解釋
著名的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終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兩個朋友。一個朋友問他,“你不為你的獨身主義后悔嗎?”斯賓塞愉快地答道:“人們應該滿意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我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常常這樣寬慰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女人,因為沒有做我的妻子而獲得了幸福。”
評析:心中有他人
3. 相形顯小
有一次,伊麗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宅深墻高的宮庭大院里,平時也多來往于達官顯貴們奢侈華貴的住宅,當她看到簡樸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時,不禁驚嘆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培根站在女王身邊,仔細端詳了自己的房舍后,聳聳肩說:“陛下,我的住宅其實并不錯,只是因為陛下抬舉我,光臨寒舍,才使它顯得小了。”
評析:矛盾的觀點
4. 河面上告示
英國哲學家威廉·休厄爾(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劍橋的卡姆河只是一條被用作城區排水的排水溝。有一次,女王訪問劍橋,在河上的一座橋上停了下來,對簇擁著她的劍橋在學的要人說,河里漂著的廢紙太多了。威廉?休厄爾接口說:“陛下,它們并不完全是廢紙,它們的每一頁上都寫著告示,通知來訪者這條河是不適于游泳的。”
評析:辯證地看問題,矛盾的相互轉化
5. 富翁的價值
英國哲學家、詩人貝恩斯(1823--1887年)在泰晤士河上看見一個富翁被人從河里救了起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富翁的窮人,竟只得到一個銅元的報酬。圍觀的人被這富翁的吝嗇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這時,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說:“放了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