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課堂探究:(1)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怨天尤人,還是鼓起勇氣,再接再厲?
◇探究提示:(1)我們以一定的認識指導自己的實踐,有時也會遭遇失敗,出現這一情況可能會有兩種原因:一是認識正確,我們的實踐過程控制存在問題,即操作性問題;二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和深入,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若屬于后者,我們不應輕易懷疑甚至否定已經取得的認識成果,而應當以這種認識為基礎,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深化我們的認識,發展和豐富既有認識。
(2)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怨天尤人當然是錯誤的,而應當鼓起勇氣,再接再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窮水復之后會迎來柳暗花明,這就是事物發展的過程。
◇認識的發展具有反復性,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客觀條件:具體的實踐水平,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
主觀條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的限制。
(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課堂練習: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XX年12月26日發生里氏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海嘯波及東南亞和南亞10多個國家,引發巨大災難。但目前,人們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這說明( )
a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應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認識
b有些自然規律是無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現象,并無規律可循
d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預測到地震的發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認識具有反復性,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故選a。b、c、d項不正確。
2.認識具有無限性
◇課堂探究:人類對火星的認識還會發展嗎?為什么?
◇探究提示:對此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發展的。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必將隨著社會實踐發展、隨著認識工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展,從而對火星獲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1)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
(2)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
(3)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