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案
出這三大領域,然后看看這三大領域中存在著哪些矛盾,有哪些矛盾不易理解、有哪些矛盾需重點理解,請作標記。讀完后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社會運動中更充滿著復雜的矛盾,人的思維領
域也充滿了矛盾。可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師]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事有矛盾,或者說矛盾無處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板書)用圖表示就是:(多媒體顯示)
在這眾多的矛盾中,哪種矛盾不好理解或應當重點理解,請提出來。
(學生提出,教師可根據情況解釋說明)比如機械運動的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既
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教師可作如下解釋: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在這個地方”,反映了物體運動中相對靜止的一面;“又不在這個地方”,則反映了物體的絕對運動的一面。這是物質的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這對普遍的矛盾在機械運動中的特殊表現,體現了物體機械運動和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恩格斯曾說:“既然簡單的機械位移本身已經包含著矛盾,那么物質的更高級的運動形式,特別是有機生命及其發展,就更加包含著運動。”至于諸如吸引和排斥、化合與分解、同化與異化的矛盾,同學們比較熟悉,就不再贅述了。
人類社會中也充滿了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建設,一定要處理好速度與效益、數量與質量的矛盾。經濟發展中如果只講數量、速度而忽視了質量、效益,這就夸大了質量和數量、速度和效益的對立,否認了二者的統一,這在實踐中危害是極大的。“十五”期間,我們要的是講求質量、效益的速度,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實現較快的發展速度。也就是說要努力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樣,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它們之間也是對立統一的。
三大領域的矛盾在桃花源中是否存在呢?
(學生在前面知識的基礎上,大概有了一些了解,可簡單議一議,教師總結)
[師](總結)這個世外桃源中的矛盾也很多。如:水流、小船的運動是機械運動,那么
就有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里又不在這里的矛盾;小船滑行是物理運動,其中就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矛盾;山石風化是化學運動,就有化合與分解的矛盾;這里原始的生產關系與當時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就是矛盾;桃花源中的人們“只知有漢,無論魏晉”,對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這是思維領域中知與不知、知多知少的矛盾。總之,桃花源中也存在著諸多矛盾。可見,就空間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無處不在。
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
之間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說每一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而不是說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未處于統一體中,就不構成現實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能構成矛盾關系。(2)人們尚未認識或者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不易覺察是因為矛盾處于緩和狀態。
一切領域的事物都包含有矛盾,那么對于同一個事物講,在它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