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案
二、非選擇題
6.簡答題:蔡桓公諱疾忌醫,一誤再誤,以致病入膏肓,成了不治之癥。這個典故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矛盾。
(1) 唯物 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在任何時候都存在著矛盾,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要想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必順敢于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像蔡桓公那樣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蓋矛盾。
(2) 疾病和健康是一對矛盾,只看到疾病而看不到健康,或者只看到健康而不正視疾病,都不是科學的態度。矛盾是客觀存在,既不會因為人們否認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會因為人們隨意夸大或縮小它而改變。蔡桓公認為有疾病就是壞事,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蓋矛盾,以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7.辨析: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發展。
答案: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1)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2) 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 人為制造的矛盾與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別的。有為制造矛盾不僅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適得其反。
板書設計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矛盾的客觀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敢于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揭露矛盾
正確對待矛盾
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反對片面性
首先對自己要一分為二
堅持兩分法,兩點論
要學會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