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追求和發現真理
3、認識發展的總趨勢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_______________運動,相反,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4、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_______和_______真理,在實踐中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互動探究
探究一:閱讀教材第47頁第一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相關問題
1、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哪里?
2、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
3、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
探究二:閱讀教材第47頁第二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
1、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我們能不能把歐幾里得提出的“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運用于凹曲面或球形凸面上的三角形?這說明了什么?
3、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這說明了什么?
探究三:閱讀思考
古代人們對月亮的認識:月亮上有位美女,叫嫦娥。嫦娥旁邊還有一棵桂花樹,樹邊上好像還有個叫吳剛的砍樹人。傳說月亮有美容的作用,拜月的女孩子們希望自己能貌似嫦娥,面似皎月。
今天,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照片認識到:月面沒有大氣,也沒有水分,滿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隕石坑、環形山,還有厚厚的石塊灰塵。日夜的溫度懸殊,正午時可升至120°,至晚間則下降至零下180°
人類在探索月球奧秘的征程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這成功的背后又有著曲折的經歷。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起飛后約一分鐘在空中爆炸;XX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爆炸失事。但它并未影響到我國的航天飛行計劃,我國的神舟五號、六號、七號相繼成功發射。為進一步全面獲悉月球表面的月貌、月球元素分布、月壤的厚度,我國實施了“探月工程”,XX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
1、從古代人只能寄嫦娥奔月而得出月球的假說,到今天人類伴隨著失敗而取得的對月球的初步認識,追求真理的過程有什么特征?并闡明理由。
2、我國“探月工程”三部曲完成之后,是不是就能對月球做到準確無誤的全面了解?并說明理由。
3、總結概括前兩問,你認為真理的發展過程應該是什么樣的?
鞏固練習
(b級)1.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點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上述觀點的錯誤在于 ( )
①否認了真理是有條件的 ②否認了真理都是具體的
③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 ④歪曲了判斷真理的標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級)2.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這句話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