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古代寫景記游散文復習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3)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出洞簫一樣的聲音。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解析】今年文言翻譯選取三個句子,應該說難度更低。第(1)句中的關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認為譯為“沒有用處”也可),“懷藏、懷揣”(如“懷其璧,從徑道亡”)。第(2)句關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本人以為“挖孔、鉆孔”更貼切)、“發出”。第(3)句的關鍵詞是“揖”、“奈何”、“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本人感覺答案的翻譯不夠貼切,不如譯為“先生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詩呢?”
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三人帶著四五個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于是,我們兩人各自將書揣在懷里,告辭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酒葫蘆斟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護衛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直驅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得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曲。立恭也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立恭:“先生為何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