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古代寫景記游散文復習
11.“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為這一論斷依據的一項是( )
a.“蒲圻赤壁”位于長江北岸,其地理位置與歷史上的“大戰”形勢不符。
b.趙彥衛以石頭口起初沒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為“赤壁”。
c.孫、劉聯軍分三個階段擊敗曹操,可見烏林與“赤壁”存在上下游距離。
d.從雙方大本營的位置,可見“赤壁”在蒲圻也與當時兵力強弱形勢不符。
12.第(6)段中“此次戰役的邏輯”指的是什么?
13.根據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對古代某一地名的確定,既要依據相關的典籍,還應輔以必要的實物加以佐證,如出土的文物、發現的遺跡等。
b.《水經注》與《荊州記》的相互印證說明: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密切結合才能在歷史地理學方面得出正確結論。
c.從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間,在長江河道不斷延長的影響下,烏林與赤壁兩地間的距離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楊守敬的《水經注疏》能夠了解到古今長江河段長度的變化情況,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
14.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簡要評述酈道元、盛弘之、趙彥衛、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對“ 赤壁今何在”這一問題探究中的歷史性貢獻。
答案:11.a
12.利用同在長江南岸的烏林與赤壁上下游的間距,戰役分三個階段進行。
13.b
14.①酈道元最早提出赤壁之戰發生在今武漢市武昌西南長江南岸,成為后世考證“ 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論據。②盛弘之以實地查勘和訪問,提出赤壁、烏林同在長江南岸,二者東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證明了“赤壁與烏林相對”觀點的謬誤。③趙彥衛、王象之二人辨析了關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種說法,最終得出“ 赤壁山位于今武漢市武昌西南的赤磯山”這一確定的結論。④本文作者揭示了長江河道延長百余里的歷史變化真相,對酈、盛二人“屢遭否定”作出解釋,從而肯定了趙、王二人對“ 赤壁今何在”的正確判斷。
15、照應給出的詩句,在下面的橫線上補寫兩個句子,使詩歌語意完整。(8分)
你走了,沒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陽里;
你走了,沒有和誰說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走了,沒有說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雙眼動蕩在露珠里,影子搖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陽,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整個的你!
答案:只留下一雙眼睛在云露珠里 笑容融化在夕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