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古代寫景記游散文復習
吾黨有秦少章者,自予為太學官時,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貧,奉命詩不云乎大人而勉為科舉之文也。”異時率其意為詩章古文,往往淸麗奇偉,工于舉業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調臨安主薄。舉子中第可少樂矣,而秦子每見予輒不樂。予問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樂不能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動靜百為,不能勉以隨人。令一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應,少自偃蹇,悔禍隨至。異時一身資養于父母,令則婦子仰食于我,欲不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遷之為貴,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則歸不能霸,子胥不奔,則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羈窮憂患之時,陰益其所短而進其所不能者,非如學于口耳者之淺淺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為,其可悔者眾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則行于天下無可憚者矣,能推食與人者,嘗饑者也;賜之車馬而辭者,不畏步者也。茍畏饑而惡步,則將有茍得之心,為害不既多乎!故隕霜不殺者,物之災也;逸樂終身者,非人之福也。”
(選自《張耒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肅 季:季節,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視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獨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則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考點】考查對文言文實詞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解析】a項,考生可據構詞方式判斷。“季秋”應該和“暮春”、“仲夏”之類的意思差不多,那么,這個“季”就不是“季節”的意思,而是“每個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禮記》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之句。深秋花事蕭瑟,唯菊花獨立寒秋,開得異常繁茂。一陣陣馥馥的香氣于東隅飄來,令人神清氣爽。
【思路點撥】考生要熟讀文言材料,據平時積累,據語感,通過語法分析,再輔以排除法,一般可以正確作答。
10.下了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其為變亦酷矣 吾其還也
b.往往清麗奇偉,工于舉業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飲食起居、動靜百為,不能勉以隨人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與人者,嘗饑者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答案】c
【考點】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
【解析】試題為傳統題型,所考查的虛詞也是大綱規定的18個虛詞中的。考生可據對照句該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推斷(用代入法進行排除)。a項:代詞,指“天地變化”/語氣副詞,“還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氣),出自課文《燭之武退秦師》;b介詞“比”/介詞“對于”,出自課文《五人墓碑記》;c相當于連詞“而”,地,表修飾。對照句出自課文《歸去來兮辭》。d代詞,“……的人”/代詞,句中停頓,表判斷。
【思路點撥】考生可能會在c和d間猶豫。可以仔細辨識,反復推敲。
11.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本文先以《詩經•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變材不成、人不涉難智不明的觀點,再對草木雖遭受嚴霜摧損卻斂英自成的現象加以描述,并抒發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