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政治文化創新的途徑
①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堅持文化創新 ②繼承傳統,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④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基礎。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來源:第一范文網]
①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 ②文化創作的靈感最終來自社會實踐和創作者的聰明才智 ③文化創作的動力來自社會實踐 ④社會實踐是產生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要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必須克服“守舊主義”和 “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這兩種態度的共同錯誤在于 a.否定了傳統文化鮮明的民族性 b.違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c.否定了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 d.違背了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
10.“學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讓每一個適學個體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一提法,與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十分相似。這說明 ①文化具有繼承性 ②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③文化復古主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京劇經過200多年的不斷豐富、革新與發展,一直繼續到現在,表現了旺盛的生命力。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中國京劇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藝術成分,在18世紀90年代初徽班進京,至19世紀40年代末,在徽、漢二調皮黃戲的基礎上融匯衍變,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黃為主的北京皮黃戲。隨之向外流動,班稱就班,調稱京調,先后傳入天津、上海等地。試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