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要點應用用此考點可分析公民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稅核心的集體主義是我國提倡的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 3.人生價值及其實現要點內涵 (1)人生價值和人生價值觀的含義。(2)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資產階級人生價值觀的對立。(3)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及其關系。(4)正確認識和處理為己與為人、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金錢與人生價值的關系。(5)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6)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要點剖析 (1)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一是社會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前者稱之為貢獻,后者稱之為索取。貢獻與索取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就為索取打下了基礎;今人從社會中的合理索取,又可以激發個人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社會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社會性揭示了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殊本質,是人類特有的屬性;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性。“人性自私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 (3)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①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第一,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從性質上看,有的人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而有的人則起阻礙乃至破壞作用;從程度上看,由于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知識、實際工作能力以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樣,個人所處的具體客觀環境也不盡相同,因而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區別。第二,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一方面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另一方面還受到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②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第一,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個人與社會相比較,社會更為根本、更起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第二,有的人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把個人凌駕于社會之上,并且過分地夸大個人的需要、個人的意志,把個人看成決定歷史前進的力量,違背了個人與社會辯證關系的基本原理,因而是錯誤的。③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4)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要求,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是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兩種形式,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至于哪一方面的貢獻大一些、突出一些,則是因人而異的。 (5)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第一,實現人生世值需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社會的物質財富,它既是人類創造的物質成果,又是繼續進行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第二,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而這種學習和訓練的條件又需要社會提供,即依賴于一定的社量經濟政治狀況、科學和文化發展水平。同樣,人們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如生存條件、工作條件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支持。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第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包括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第二,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和頑強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