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考點四:人生價值。知識點1,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人生價值的兩方面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知識點2,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知識點3,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享樂主義是一種從古至今都存在的消極、頹廢的人生觀。它把尋求肉體感官享樂作為人生的價值取向。知識點4,反對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對人們的思想起了很大的腐蝕作用。考點五:理想與現實。知識點1,樹立崇高理想。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知識點2,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 考點六:社會實踐。知識點1,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知識點2,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眾的特點需要相信群眾,要把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一切言論和行動的最高準則,當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挺身而出,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键c3,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改造主觀世界中,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處于核心地位。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知識點3,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無論是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才能認識世界,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為社會做出貢獻,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重要考點(個人觀點)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物質的含義,世界的客觀性原理:自然界與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客觀性。3.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從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6.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 7.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的目標。 8.發展的觀點: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因而,要有創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創造性思維。 9.規律: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客觀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但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10.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否認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矛盾及其特點,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1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對事物的具體特點要進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2.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做事情要把握重點和主流,統籌兼顧,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13.內因和外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14.量變和質變: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要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15.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6.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17.透過現象看本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認識要不斷深化,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 18.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19.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20.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21.人生價值: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不斷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22.理想與現實: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屬于社會意識,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作用;把實現最高理想與現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 23.實踐: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的作用,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和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