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意識的本質和作用 第一框 把握人的意識的奧秘
【教師】:從這兩組同學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了人腦的特殊性,它獨具的精密性和復雜性,這就決定了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等意識活動,分別起著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的作用。它們都與大腦不同部位的生理活動相聯系。在1秒鐘內,人腦會發(fā)生10萬多種不同的化學反應;而在人的感覺器官與大腦的神經傳導中,大腦的意識活動總是伴隨著電現象產生一定的腦電波。正是大腦中這些物理的、化學的變化,使人產生了各種意識狀態(tài),進行著形式多樣的意識活動。沒有高度發(fā)達的人腦的神經生理系統(tǒng),就不可能有意識的產生。如果人的大腦受到損傷,人的意識活動就會發(fā)生障礙。可見,
2、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教師】: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不是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我們請c組同學來交流一下他們的事實調查。
c組同學ppt演示。意識活動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但是我們通過廣泛搜查資料,發(fā)現了一些有趣的特例。——《世界各地的獸孩》
法蘭西的“獸孩”(1800) 。十九世紀幾個獵人在法蘭西阿維龍森林中抓到了一個自幼就單獨在森林里生活的17歲男孩。人們給他取了個名字“維克托”他回歸文明社會后生活并不愉快,因而他不時想逃跑。他起初還經常嗥叫、咬牙。但后來逐漸地適應了同人類一起生活。直到他40歲死去時,他只學會3個詞。
印度的“狼孩”阿爾瑪和卡瑪拉(1920) 。她們剛被發(fā)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個人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點鐘,她們象狼似的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狠長時期內對別人不主動發(fā)生興趣.不過她們很快學會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樣.
卡查山的“豹孩”(1938)。 1938年一名英國運動員在印度北卡查山發(fā)現了一個8歲的男孩同一只母豹和它的一群小豹一同生活。孩子被送回父母那里,他是5年前被這只母豹叼走的。他雖然幾乎看不見東西,但能利用他特別發(fā)達的嗅覺辨認人和物體。
撒哈拉的“瞪羚孩”(1960) 。1960年9月,巴斯克詩人瓊-克勞德·阿曼在西撒哈拉沙漠區(qū)發(fā)現一個大約8歲的男孩同一群瞪羚一起生活。這孩子用四肢行走,吃草,刨根,似乎已被瞪羚群體完全接受。
匈牙利的“熊孩”(1767)。 1767年在匈牙利弗勞馬克村附近的山上,當兩位獵人開槍將一只熊打死時,當時同熊在一起的一個女孩向獵人發(fā)起攻擊。這個身體健壯、個子高大的18歲女孩嬰兒時就同熊在一起生活,她被帶入人間后,由于拒絕穿衣服,只吃生肉和樹皮,被送入卡普芬市的精神病院。
布隆迪的“猴孩”(1974) 。一些布隆迪士兵報告他們抓住了一個同一群猴子生活在一起的男孩。醫(yī)生們估計這孩子是在內戰(zhàn)時喪失父母,后被這些猴子養(yǎng)大的。盡管人們千方百計地使他適應文明社會,但他總是擺脫不了猴子的習性和行為方式。同人交際時,喉嚨里不斷發(fā)出咕嚕聲,只吃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