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教學設計
活動四:由扮演環保部門與園林部門官員的學生共同解答下列問題。
①上海市如何改善城市環境?②蘇州河如何治理?③怎樣才能讓上海的天更藍?④上海市如何使人均綠地面積由“一雙腳”、“一張床”到現在的“一間房”?⑤城市綠地有何作用?
四、深入思考,探求特色
如果按照傳統教學中唯教材、唯“教參”的觀念,此時,教學任務已經完成了。但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要求我們考慮有效的教學應該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體驗,包括什么樣的知識最有價值,什么樣的主題最值得探索。同時,還要考慮怎樣使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智力和創造力,而且具有豐富鮮明的個性和情感,并樹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感,學會共處和合作,從只關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來,關心社會,關心世界。
在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深入思考,城市作為一種聚落,如何更好地實現人地協調?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才能因城而直營造城市競爭力?
活動一:閱讀材料“中國城市六大敗筆”,思考中國的城市應怎樣發展?什么樣的城市發展才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
(1)破壞舊城──在古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的沖突中,犧牲的往往是前者,20年來建設對舊城的破壞超過了以往1xx年,成為上世紀中國城市建設者們最短見的城市行為。
(2)瘋狂克隆──千城一面,標識風格一樣的連鎖快餐店與星級酒店、馬賽克與玻璃幕墻、所有高樓和商業街都擠在市中心、一樣的模式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
(3)胡亂“標志”──以最新最高最現代的建筑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的一大誤區。
(4)攀高比傻──高樓大廈成了中國城市現代化的代名詞,建筑師只追求高大、宏偉、氣派。
(5)窒息環境──景觀建筑學在中國建筑界缺席,鋼筋水泥的叢林讓人窒息。
(6)亂搶風頭──美是一種整體的和諧,今天中國的建筑卻只考慮個體如何出奇制勝,一個地域的多個建筑很難做到協調和諧?瓷先ッ婀夤、住進去心慌慌,沒有親和力。
活動二:暢想未來城市
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可以換一種你認為最舒適的坐姿,暢想2030年的城市:(1)那時你多大了?(2)你可能會居住在哪一座城市里?你所生活的城市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3)你可能會居住在一座什么樣的房子里?從事什么樣的工作?(4)你的上班距離為多少?通常采用何種交通運輸方式上下班?(5)請用筆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學習不單是在“傳輸”“接受”的狀態下進行的,更多的情況應該在“活動”的狀態下展開的。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比較關注“我怎么來講,我如何來教”,而較少關心“學生如何在活動中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是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部分。高中學生有比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展意識,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因此教師特地設計了這個暢想活動,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各抒己見,提出了大量有創造性的意見。
隨后,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展出部分學生繪制的未來理想城市圖,有的象水城威尼斯、有的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山水城市、有的是極其恢弘大氣卻又綠意盎然的現代都市,教師在進行激勵性評價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未來的城市應該是以人為本的生態城市,隨著人類對人地關系認識的提高,如何以生態的方式進行城市建設和發展,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起來,保護自然環境并不斷開拓城市自然景觀,已成為城市規劃中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1996年聯合國人居大會的兩個主題之一的“城市化進程中人類居住區的可持續發展”,說明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已經成為21世紀城市發展的基本模式,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