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四)活動與探究
北約東擴對中國政治外交的利與弊?
組織學生課后搜集資料撰寫小論文或進行小辯論會。(海南省?谑协偵饺A僑中學 李雄)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一、課標內容:
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二、教材分析:
1、本科內容主要是從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來介紹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貫穿本課線索的是:隨著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的壯大,美蘇霸權主義受到挑戰,世界多極化趨勢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它上承兩極格局,下起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2、本節的中心問題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及表現,主要應理解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對區域經濟發展與多極化格局關系的理解:①經濟決定政治,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即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現。②政治反作用于經濟,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又反過來促進了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直至出現世界經濟的一體化。
其二是對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理解:①多極化是指一種趨勢,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就當今世界實際情況來看,國際政治關系中存在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五個力量中心。五個力量中心之間存在的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使軍事霸權主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但是多極化趨勢與美國單極霸權企圖之間的斗爭遠未結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極化中的任何一“極”或者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者國際政治影響力,這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構成了綜合國力的兩大方面。所以對多極化可以主要從經濟上實力的增強和政治上國際影響力的提高兩個側面去理解;③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主要包括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實力的相對衰落趨勢,歐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態勢和中國、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上升趨勢。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本階段學生業已接受過歷史義務教育課程,對基本事實有基本的認識,而且近代世界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高一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較強的特點,本課程教學將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知識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國際關系復雜、時空跨度大,學生中普遍國家關系知識的淺薄等,這都給我們實施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何設置一個主體的歷史情景,將該課的主要問題變復雜為簡單、生澀為通俗,成為我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四.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走向聯合的歐洲
歐洲一體化的具體進程:舒曼計劃、《羅馬條約》、歐洲共同體
因為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導致各國(區域集團)之間實力對比此消彼漲,因此世界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情景再現
運用經濟與政治之間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