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2、思考課后的“探究學習總結”欄中的材料與問題。
(二)導入設計
材料一,朝鮮戰爭(美國軍隊仁川登陸圖片一幅)
材料二,朝鮮核危機 據報道,朝鮮于10月9日“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當天上午10時36分,韓國地震中心監測到朝鮮咸鏡北道一帶發生了3.58級地震波及巨大的爆炸聲。正是這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震驚了整個世界!頓時世界各國都做出了快速反應。
美國希望談判有可能在一些可接受的條件下,實現朝鮮的無核化。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參與了由中美日韓朝蘇五輪六方會談,但仍然未能遏制朝鮮核試驗。
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在朝鮮戰爭中,美國可以糾集聯合國軍隊對朝鮮動武?而面對朝鮮核試驗成功美國卻不敢輕舉妄動?
教師簡單解說,這個變化,是由美國的國家實力變化,或者說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對比的變化決定的。這個也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課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我們知道二戰后美蘇爭霸引起了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峙,美蘇兩國在五、六十年代掀起了軍備競賽,并在世界不同的地區引起了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因素,都造成國力了下降。而與其同時,戰后的歐洲國家逐步走向聯合,另外,哪個國家通過改革從戰敗國變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學生回答
沒錯,除了這兩股資本主義政治力量的強大,我們還知道許多亞非拉國家獨立后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我們稱之為――什么?
對,那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哪一個?
沒錯,這幾股政治力量的出現就使二戰后的兩極格局受到沖擊,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
材料一1947年,丘吉爾問道:“現在的歐洲是什么?它是一片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源地。”
• —《全球通史》
材料二進入90年代后,西歐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日本,以一個國家集團的實力計,歐盟的一些主要實力指標不僅大大高于日本,甚至超過美國。比如國內生產總值,歐盟占世界的29%,美國占28%,日本占13% 。
——/ziliao/255827
設問:50年前的歐洲是一片廢墟,但是50年后的歐洲不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還可以跟美國大哥抗衡!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歐洲的聯合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從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入手,考查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但同時具有一定的思維發散性和拓展性。提示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思考。
(板書)一.歐共體
教師 緊接著追問:對!歐洲的聯合,歐盟!歐共體都是其聯合的具體表現!我們先來一起看一看歐洲聯合的漫漫歷程!
大屏幕投影(歐洲聯合的歷程)
年份
歐洲一體化進程
1950年
“舒曼計劃”出臺
19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