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古代中國農業經濟
1.市的形成和發展
(1)秦朝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長安城東、西有市。市區與住宅區嚴格分開,周邊有圍墻,市內設有出售商品的店鋪。官府設有專職官員市令或市長進行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再有經營活動。
(2)唐代長安城內有坊、市;市有兩個,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市與坊仍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東西兩市各有220行。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唐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3)兩宋的商業,空前繁榮。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漸被打破。買賣時間也一改舊時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
2.古代中國商業城市
(1)秦都城長安與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大城市,都發展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
(2)隋唐時期,除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外,長江流域的揚州、益州①,也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3)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大都會。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
3.著名的商幫
明清時期,涌現了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4.重農抑商的含義和影響
(1)含義:“重農抑商”限制甚至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鞏固封建統治。
(2)影響:明清的重農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的發展,而且強化了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
5.“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和影響
(1)“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指的是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2)影響:清代長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僅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未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