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啟蒙運動
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個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請思考:孟德斯鳩把國家權力一分為幾?每種權力的職權是什么?這是對哪位啟蒙思想家思想的發展?提出分權學說的目的何在?
生:(閱讀,回答)
師:請同學們再進一步,結合材料四考慮,為什么“分權”就能達到即定目的?對法國有何意義?投影:
材料四
孟德斯鳩主張在君主國家立法權應該委托給人民代表機關,國王只應該是行政機關的首腦,司法權則應該屬于陪審法庭。
——孟德斯鳩(轉引自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近代史編》)
生:(閱讀,討論)
師:孟德斯鳩改變了自古以來人們以掌權人數多少區別政體以及民主與否的標準,提出了具有實際意義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主張。他以法制理論為依據,論證了實行三權分立、相互制約以防止專政確保民主的具體方案,描繪了資產階級政體的藍圖,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3.盧梭的“人民主權說”
師:盧梭出身于鐘表工人的家庭,由于飽嘗了生活的辛酸使他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識。他對法國社會進行了更加嚴厲的批判。其文章融深邃的哲理和奔放的情感于一體,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在政治學說上他獨具特色的觀點和貢獻主要體現在《社會契約論》中。霍布斯社會契約論觀點的核心是主權在君,而盧梭的觀點則是主權在民。在18世紀晚期盧梭倡導人民主權說有何意義呢?請同學們結合材料五,聯系歷史背景進行思考。投影:
材料五
行政權利的委托者絕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擔的一種義務,它只是人民賦予行政機構的一種臨時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規定時為止。
——盧梭《社會契約論》(轉引自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近代史編》)
生:(閱讀資料、議論)
師:幾乎所有的啟蒙思想家都認為,人生而具有自由、平等、財產等權力,盧梭提出人人享有主權——社會中的最高權力,因而將人權學說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認為在人民主權之上,決不允許再設一個指揮者,官吏、政府、政體都要根據人民的意愿決定,從而名正言順地闡明了革命權利說,說明了推翻法國封建專制政府、反抗壓迫的合理性與正義性,在法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即將到來的大革命進行了思想動員。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盧梭就沒有法國大革命。
4.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
師:18世紀中后期,狄德羅主編了一部《百科全書》,參加編撰的作者被尊稱為“百科全書派”,他們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中心。為什么百科全書派是法國啟蒙運動的中心?(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從成員、內容、主張方面分析說明)
生:(回答)
師:百科全書派吸收了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用科學成就對抗神學謬誤,用民主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啟迪人們破除愚昧迷信,有利地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