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第四節(jié) 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一、 教學目標:重點:“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難點: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及經驗教訓
重點分析:“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是本課重點。學生通過兩次政變才能認清: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完全拋棄了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公開反共,成為中心人物;導致國共合作完全破裂,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并可能在此基礎上總結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及經驗教訓。
重點突破:引導學生歸納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線索和原因;播放視頻資料;學生歸納李大釗為中國革命作了哪些貢獻?
難點分析: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及經驗教訓是本課難點。這是對本節(jié)和全章教材的一個總結,理論性強。學生要結合具體的史實進行分析,概括,歸納才能深入理解。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歷史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而這正是高一學生普遍缺乏的。
難點突破:學生分五組討論:國民革命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前所未有”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討論中運用知識,突破難點。
二、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1)小品劇《李大釗遇難》
(2)導入:提問學生:北伐戰(zhàn)爭勝利進軍的表現(xiàn)。教師總結并導入新課。
一、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1.帝國主義干涉革命: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并回答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的原因及表現(xiàn)。教師總結:①武裝威脅②制造慘案③最后通諜④支持蔣汪。
2. 國民黨右派陰謀奪取領導權①“西山會議派”破壞國共合作
教師介紹:國民黨右派的反共、反國共合作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孫中山逝世后更加猖狂。“西山會議派”代表人物;分裂活動的影響:國民黨右派公然分裂國共合作、分裂國民黨、爭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嚴重。
②蔣介石加緊篡奪革命領導權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蔣介石通過怎樣的手段奪取國民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權的?(“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
③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表現(xiàn)。
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過程
1.局部失敗: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
①條件:由學生討論并歸納為:蔣介石掌握軍權黨權;帝國主義的支持;江浙財閥和上海流氓頭子的支持;汪精衛(wèi)同意討論“分共”問題;陳汪“聯(lián)合聲明”。
②經過:(略講)
2.全面失敗:汪精衛(wèi)發(fā)動“七一五”政變
學生梳理大革命失敗的線索:西山會議派(趨勢)——中山艦事件(國共關系的轉折)——四一二政變(大革命局部失敗)——七一五政變(大革命全面失敗)
三、國民革命運動的評價
1.國民革命運動的意義
學生討論:國民革命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前所未有”的含義是什么?首先引導學生回答近代以來的革命運動包括有: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然后將學生分為五組,從五個方面(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群眾基礎、軍隊武裝、斗爭成果和失敗原因)與近代以來的革命運動對比分析得出: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教師總結。
2.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
學生要抓住兩個“必須”,那就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斗爭。教師提示這個教訓對以后革命的影響,為下冊書的學習作好鋪墊。
小結:
這場大革命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但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它使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了一場血與火的洗禮,為共產黨人繼續(xù)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礎。
三、板書設計
四、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