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第14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內 容
危 害
賠 款
加劇了人民負擔,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
割 地
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致使中國臺灣和祖國分離半個世紀
開阜通商
使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
開設工廠
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鴻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定《馬關條約》——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程。標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4、影響: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的巨大獲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中華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深了(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客觀上刺激了中華民族的真正覺醒。加劇了清朝統治的危機。 (三)八國聯軍侵華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義和團反帝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 ①從義和團揭貼中反映其興起的原因: “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天無雨,地焦干,都是鬼子止住天。神也怒,仙也煩,一同下山把道傳。 升黃表,敬香煙,請出各洞眾神仙......根本原因: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爭日益高漲。(山東冠縣起義揭開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序幕。) ②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和表現 興起于山東(清政府態度派袁世凱剿殺)——轉移到直隸——進入京津地區(“扶清滅洋”口號和清政府“招撫”政策)——抗擊八國聯軍——失敗(19xx年8月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③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根本原因:同太平天國運動一樣,義和團運動受階級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的影響。主要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扶清滅洋”口號中的“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應有的警惕。 ④義和團運動的意義: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滅亡;顯示了中國人民巨大的力量。 2、《辛丑條約》 19xx年,清政府被迫與英、俄、德等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主要內容及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首先,條約規定的賠款本息合計9.8萬兩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其次,帝國主義從政治上進一步控制了中國,使清朝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