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結構設計的過程和方法》教學設計與點評
3、主要輔助教學手段
(1)powerpoint的演示和板書的提示可以突出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
(2)讓學生操作連上互聯網的電腦,真實呈現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3)展臺、背投的結合,可讓學生真實看到學生的設計,學生闡述方便、形象,生動地展示出各組的設計思想和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技術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健康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本節教學主要使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告訴給學生一個相當有效的自學方法:通過網絡手段收集與整理自己研究與學習需要的知識,豐富自己,趕超他人。
(2)運用已知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從上節課學習的結構與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適用到臺燈的結構設計上來,理論得以與具體設計實踐相結合,既強化的知識,又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結構化的設計思想亦可應用到其它實踐中去。
(3)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設計構思與答辯,學會一個道理,那就是創新思想來源于積極的思維能力;要想理論學的好就必須應用于實踐,提高實踐能力
《簡單結構的設計》點評
點評人 劉天成
各位老師,大家好。剛才我們共同看到的這節課,是高中通用技術 必修2 蘇教版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三節的教學情況。《結構與設計》是本冊書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更基礎中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簡單結構設計的過程和方法,理解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在結構設計的探究實踐中,激發學生的設計興趣和欲望,體驗結構設計的樂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和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簡單結構設計 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設計對象的 結構設計分析
張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教材,科學合理設置教學程序,各個教學環節 聯系緊密,層次分明。整個教學思路清晰、明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導入,既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又聯系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突出課程的價值和意義。在轉入新知的教學中,教師精心準備了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各種形式新穎的臺燈圖片,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體現了新課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張老師靈活處理教材,改變了教材中的設計載體,把教材中的“相框設計”改為“創新型、個性化臺燈設計”,不僅豐富了設計了的內容,體現了設計的新穎性、獨特性,而且提高了設計的技術含量,也為后續學習做了準備。可以說是一大創新,也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3、突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率先進行設計示范,增強了學生對簡單結構設計的感性認識和過程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體驗設計的過程。使學生完成了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一個認識過程,以及 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過程,做到了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