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易洛魁劇院大火
19xx年12月30日,芝加哥的易洛魁劇院失火。它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陸地上的“泰坦尼克”,兩者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事故發生之前它們的設計都被認為是最新的、不可能被摧毀的,而出事時卻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
當時,易洛魁劇院的擁有者輕率而狂妄,他們在劇院中沒有安裝任何滅火設備,沒有進行消防演習,在沒有安裝好自動噴淋設備的情況下就開始營業。他們把防火安全完全放在一項所謂的新技術上,那就是石棉幕,它在出現較常見的后臺失火時會落下來保護觀眾,并由此而宣稱其為“絕對防火”的建筑。 事發前,眾多觀眾正在劇院欣賞歌舞劇明星eddie foy表演的《藍胡子先生》,此時一個涂有油的背景幕在與一盞很熱的鈣弧聚光燈摩擦后被點燃了,石棉幕便開始降落,但它卻被一盞舞臺燈絆住而未能落下。工作人員和演員們打開了舞臺的后門逃生,這使得外面的強風帶著火球吹向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觀眾。逃生的觀眾們不是被隔斷的門擋住,就是不會擰開門上新式的插銷,結果造成602人喪生,比32年前芝加哥大火死亡人數的兩倍還要多。
eschede列車出軌
在高速鐵路投入運營的34年里,全世界范圍內沒有發生過任何高速鐵路致人死亡的事故。但這一紀錄在1998年的6月3日終結了。在德國北部eschede附近的城際快速鐵路線上,一項對乘坐舒適度的小小改進卻使這個一直精心運營的系統發生了出軌事故。高速列車一般是在固態“單塊”的金屬車輪上運行,但為了減小噪音和振動,像許多低速輕軌列車一樣,城際快速鐵路在車輪上裹上了墊有橡膠填充物的金屬“車胎”。
巡查員們每天都對這些輪胎進行檢查,但就在這一天,即使超聲波也未檢測到一個輪胎上有一個微小的裂縫,正是這處斷裂導致了火車部分出軌。但當時火車并沒有傾覆,如果不是此時正好通過一架老式的橋梁,火車或許能夠安全地停下來。這座橋和比較新的橋梁不一樣,它是被安置在一個中央橋墩上,而這個橋墩正好立在鐵路的兩條軌道之間。恰在此時一輛搖擺的汽車撞在了橋墩上,大橋隨即倒塌砸在了火車上,造成了連環事故,有101人在事故中死亡。
這次事故反映出的問題是,在將新的高性能技術用到較老的基礎設施中時,由于原來的設施是在比較大的誤差范圍內使用的,這時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因此,有些時候即使是安全性最高的技術也可能受到周圍不太適宜的環境影響。
阿什塔比拉河橋垮塌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起橋梁垮塌事故,它向人們說明了使用尚未被驗證的新材料來代替原有材料會是多么的危險。1863年,克里夫蘭的鐵路巨頭amasa b.的斯托恩驕傲地宣稱,他們在橋梁設計技術上取得了一項重大進步,即橋梁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鐵制材料。
斯托恩對這種較新的更為昂貴的材料過于信任,殊不知全部使用鐵制材料建造橋梁存在實質性的缺陷:鐵制橋梁就像聯鎖曲線鋸一樣靠壓力將各部分裝配在一起,而不是像原本的木制結構中各部分牢固的連接;如果有一個接合處發生移動,則整個結構都會隨之移動。而在20多年的時間里,美國橋梁設計界一直采用可靠的豪威木制桁架結構,它在經典的對角線木制桁架結構中加入了螺紋鋼直立支架,鐵制接頭提供了更高的強度,并且避免了全木制桁架結構所需的費力的細木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