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盡管如此,斯托恩還是聲稱他在1865年的這一創造是“絕對理想”的。在此后的xx年中,盡管橋的局部發生了移位,但總體結構基本保持完好。然而在1876年12月29日,當一列旅客列車經過大橋時,一個內部隱藏著氣泡的鐵架發生斷裂,整個橋梁隨之倒塌,列車中的火爐引發了大火,有一百多名旅客在事故中喪生。
圣弗朗西斯水壩決口
威廉姆·馬赫爾蘭德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設計師,他是洛杉磯供水系統的創建人,著名的胡佛水壩及巴拿馬運河也是他參與設計的,而他卻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圣弗朗西斯水壩項目上陰溝翻船。這個水壩位于洛杉磯西北72公里處的圣弗朗西斯科特峽谷。
1928年3月12日,就在馬赫爾蘭德剛剛檢查過這座水壩并且聲稱狀況良好的第二天,這座水壩便決口了,噴涌出的水幕據稱有24米高,決堤的水流急速地向太平洋方向奔涌,水流經過之處有超過500人喪生。開始人們還誤認為是巖石構造的不穩定造成了這次決口,但后來的調查表明,水壩的基座較原來認為的要薄,而且工程師們并沒有完全意識到水的上涌作用,沒有建造用于滲漏減壓的設備。
而事故的深層原因則是:20世紀初美國興起了一股修建水壩的熱潮,工程師們憑著猜想和推理,在并不熟悉的地形上豎起大壩攔截水流,而且規模都是以前從未嘗試過的。
馬赫爾蘭德也不例外。他在接受調查時對自己的失誤后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經晚了,他不得不在事故的調查中結束自己的設計生涯。不過這次水壩決口為世人留下了一筆重要的遺產:世界上第一個水壩安全管理機構應運而生,統一的工程測試標準開始建立,并且形成了一套對責任死傷事故訴訟進行責任認定的國家監督機制,這套機制到今天仍然在采用。
“大西洋皇后”號和“愛琴海艦長”號相撞事故
巨型油輪存在著潛在的事故危險。這些漂浮著的龐然大物足有400米長,重量超過40萬噸,需要5公里的距離才能夠停下來。大多數油輪僅有一個較大的推進器,同時油輪上用于應對緊急情況的設備形同虛設,而油輪上的人員、動力以及處理意外情況的能力都十分有限。兩艘油輪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依靠雷達導航,如果航行速度過快,可能會發生相互碰撞。
1979年7月19日,可能發生的不幸終于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在一場并不算罕見的暴風雨中,向當時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偷運原油的“大西洋皇后”號和“愛琴海艦長”號在多巴哥島附近相撞了。兩艘船上總共有26名船員喪生,而且向海中泄漏了1.85億升原油,相當于1989年阿拉斯加瓦爾迪茲港原油泄漏量的4.5倍。但由于事發地點遠在千里之外,因此這次歷史上最大的油輪泄漏事件很快就從人們的記憶和新聞報道中消失了。
at&t電話線路癱瘓日
千年蟲是人們預料到的可能爆發的問題,卻沒有大規模發作;而xx年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軟件故障卻是沒有人預料到的。
at&t旗下的mabell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性能可靠的電話網絡系統,即使颶風和地震都不能對它造成損壞。然而在1990年1月15日,at&t114個交換中心中,有一個開關發生了很小的機械故障,正是這點小故障卻立刻導致了該中心的癱瘓。故障發生后,當工作人員啟動備份系統時,系統卻發出了使其他交換中心掉線并重置的信號,而且其他中心也隨之向外發送類似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