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課外閱讀:
技術試驗的其他方法:
1、對比試驗法
通過兩組或多組試驗的研究,比較它們之間的優劣差異,權衡利弊,選擇一種最優方案,它是一種為決策提供依據的試驗。
例如:為了找到棉花的良種,在相同的自然環境和管理條件下,通過種植不同品種的棉花進行對比試驗,最后確定一種高產的、抗病蟲害能力強、棉纖維質量符合要求、易管理的棉花品種進行推廣。農業試驗中,往往采用對比試驗法。
2、析因試驗法
它是一種由已知結果去尋找原因的試驗,以便發現問題的癥結,尋找正確的方法,使之設計方案更加完善。
例如:機械設備出現裂紋或早期失效,設備運轉發生故障,生產工藝流程不穩定等現象,一時無法查明原因,就往往要轉入試驗研究,分析各種復雜因素,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
風洞試驗:為了試驗飛行器的空氣動力性能,把飛行器放在產生強大的人工氣流管道裝置內,如圖2。觀測氣流或氣流與飛行器之間相互作用。研究其空氣動力學的規律。通過風洞試驗來確定飛行器的氣動布局和評估其飛行性能。(略)
神州飛船的模擬人試驗:為了試驗飛船返回艙內人的生存環境,采用仿真模擬人試驗人在飛船飛行過程中,呼吸系統、排泄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等一系列情況。(略)
技術原因造成的----十件悲劇
(1)“瓦薩”號沉沒
(2)海厄特攝政通道垮塌
(3)易洛魁劇院大火
(4)eschede列車出軌
(5)阿什塔比拉河橋垮塌
(6)圣弗朗西斯水壩決口
(7)“大西洋皇后”號和“愛琴海艦長”號相撞事故
(8)at&t電話線路癱瘓日
(9)1965年美國東北部電力中斷
(10)“協和”飛機失事
“瓦薩”號戰艦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有個特殊的博物館,它是為一艘打撈上來的戰艦專門修建的。受到這樣特殊待遇的沉船便是“瓦薩”號戰艦。
瓦薩王朝統治時期,瑞典是歐洲的強國之一。為了與勁敵丹麥、波蘭對抗.稱霸波羅的海,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二世要求建造一批新的戰艦,并要求戰艦航速要快、火力要強、裝飾要華麗,因為這樣才足以顯示瓦薩王朝的權力、財富和戰斗力。1626年初,作為其中最大的戰艦“瓦薩”號在國王的親自監督下正式開始建造。
國王總是有太多要求。在“瓦薩”號建造期間,他不斷下令依照他的旨意改變設計和建造要求。在“瓦薩”號的骨架已經安裝好的時候,他下令增加戰艦的長度。面對以性情暴躁聞名的國王,經驗豐富的主造船師亨里克·哈伯特備感無奈.只得奉命行事。1627年,亨里克·哈伯特病逝他的助手、沒有太多經驗的海因.雅各布森接替他主持建造。而此時,國王得知了丹麥建成雙層炮艦的消息,于是他又決定.為原計劃修建單層炮艦的“瓦薩”號增加一個槍械甲板,把它改建成“雙層”炮艦。這樣一來“瓦薩”號便擁有了雙排其64門艦炮,全長達到了69米,成了當時裝備最齊全、武裝程度最高的戰船。但對于橫粱和壓艙物來說,在一個并不穩固的平臺上安裝的這些裝備顯得過高過長了.而且與平臺的功能極不相稱但國王的命令沒人敢違抗。
對“瓦薩”號進行的穩定性測試試驗更像一場鬧劇:讓30個船員從船一端跑到另一端,以此檢測船的搖動情況。試驗中“瓦薩”號發生了危險的搖動,但對這個預警信號,海因·雅各布森卻視而不見,還是決定取消試驗,準備航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