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
討論:在人們的消費生活中,哪些是物質消費、勞務消費和精神消費?哪些是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課件:物資消費勞務消費精神消費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吃、穿、用等理發、雇保姆、修理等聽音樂、受教育、旅游等吃、穿、住、用、理發、洗澡等看書、上學、進修等打高爾夫球、享受高級化妝品等3.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展示課件:在解放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對于一般人來講,能夠生活下去,有口飯吃就不錯了。解放后,經濟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們不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了,學習知識、掌握科學文化成了他們新的追求目標。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人們的觀念又不同了,人們開始注重“享受生活”,欣賞高雅音樂,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國旅游。教師提問: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歸納:居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從根本上說,是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展示課件: 項目年份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元)城鎮家庭人均生活費收入(元)農民年人均消費水平(元)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元)1985年379.6685.3347673.201990年686.31387.35711278.891996年1926.14377.21572.083919.47教師提問:圖表反映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小結:家庭消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收入。展示課件:材料一:如果物價水平上漲10%,而居民家庭收入沒有增加,那么,同樣的貨幣所能夠賣到的商品和服務就要減少10%。可見,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對靠工資等固定收入為生的家庭消費影響是直接的。控制消費品價格上漲,是維持家庭正常消費的有效途徑。材料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總量太大,人口增長速度太快。我國每年增加的消費額,有60%以上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費。例如,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3.05億噸增加到1995年的4.67億噸,增長了53.1%。但是人口由1978年的9.6259億增長到1995年的12.1121億人,糧食的人均占有量則由1978年的319千克增加到1995年的387千克,增額為68千克,只增長了21.3%。教師提問:上述兩則材料說明家庭消費還受什么影響?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小結:還受物價水平和人口數量的制約。在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成為影響家庭消費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提高,則家庭消費水平降低;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則家庭消費水平提高。因此,消費品價格的變動影響到千家萬戶。在收入總量和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家庭消費水平與供養人口成反比。一個家庭中的供養人口越多,平均消費水平越低;供養人口越少,平均消費水平越高。因此,控制人口的增長,對于提高家庭消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結本課時主要講述了家庭消費的含義,分類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各因素。擴展人們的家庭消費還受消費領域、消費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展示課件:辨析題物價越低,消費水平就越高。答案:①消費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