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案分析
[小調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很多東西一時沖動買回來,只用一時便閑置在一旁了,有的甚至以后都沒再用過。
生:有!
師:看來我們班有很多沖動消費者,這里就要提到我們第二個正確的消費原則了“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同學一起把21頁最后一段讀一下,這里要著重看三個避免“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精神的消費,比如看電影、觀看歌劇、旅游消費、參加文娛活動等等,但是《中國國民閱讀報告》顯示,
- 4 -
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與XX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而早在XX年,法國人均閱讀量就達到20本、日本亦達到40本。國民閱讀率低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圖書消費的低迷,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圖書消費量20年維持不變;另有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均購書額只有39.38元人民幣,相當于德國和法國的1/17和1/12。所以說我們還要進一步提高對精神消費的重視。
[生活現場]:展示生活中“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圖片。
師:可以看到,我們的家園已經不堪重負了,河流黑了、土地沙漠化了、空氣渾濁了、天空灰暗了、植被、水、石油等資源也在日益銳減。
[回扣教材]:什么是綠色消費?其核心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綠色消費: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綠色消費是當前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國家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也是我們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又一個重要原則,崇尚綠色才能健康生活。
內容(5r):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問:根據這個原則,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做?
如:使用紙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盡量少開車,多走路,騎自行車或乘坐公交車„„ [議一議]:下面看第四個原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大家覺得這八個字是不是過時了,看看我們這一代吃穿不愁、樣樣都有,我們還需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嗎?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必要性 討論路徑:
(1)從歷史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從國情來說,我們的基本國情是我們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還不夠協調,同時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臨人口、資源的壓力,要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播放一段邊遠山區孩子艱苦學習生活的錄像)
(3)從個人成長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成就事業的條件。“勤能興家,儉能創業。” (4)從人類的需求和發展來說——資源總是有限的。
(5)它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點撥疑難]:它不是指某種具體的消費方式,而是代表一種精神,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它不代表要穿補丁衣服和天天吃草根。時代不同,其具體消費狀況不一樣。但這種節約資源,善用資源,努力奮斗的精神,不論什么時代都是適用的,應該發揚光大。所以我們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是不要浪費,勤儉節約≠抑制消費≠不要去消費,它與合理消費是統一的,二者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