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的發展
1.直奉軍閥的聯合
師:在國共兩黨合作的推動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為了撲滅革命勢力,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直系吳佩孚和奉系張作霖達成諒解,暫時停止混戰,組成直奉聯軍,進攻南北二赤。在北方,張作霖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國民軍被迫退往西北。在南方,吳佩孚和孫傳芳以及西南軍閥,準備南下進攻廣東革命根據地。形勢的變化,要求國民政府必須先發制人,師北伐。
2.三一八慘案師:請同學閱讀課本215頁~216頁的小字和大字的內容,思考后回答:三一八慘案的發生說明了什么?(給學生留出約三分鐘時間)
生:(閱讀、思考、回答)
師:三一八慘案的發生說明,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狼狽為奸,他們互相勾結干涉中國革命,在中國實行最反動,最黑暗的統治。要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必須反對帝國主義。中國的民主革命必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
二、北伐軍勝利進軍
師:通過前面對出師北伐前的形勢分析,我們已經清楚北伐之舉勢在必行,并且明白了北伐的目標和對象。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216頁上摘錄的《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
生:(朗讀)
師:這段史料能幫助我們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革命的力量是否能夠贏得這場戰爭?怎樣贏得這場戰爭?這是我們更深一步分析的問題。
生:(四人小組討論之后,舉手發言)
師:我歸納一下同學的發言。革命的力量能夠贏得這場戰爭是因為:首先,國共兩黨已經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形成了大革命的浪潮;其次,國民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國民革命軍,并且在二次東征之后,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鞏固,有了穩定的革命大本營;第三,國民革命是民心所向,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全國人民的愿望,北伐必然會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這些是北伐勝利的先決條件,是戰略上取勝的可能性。但是,敵人的力量是強大的,軍閥的軍隊合計約有75萬人,而國民革命軍只有10有萬人,要想取得勝利還必須制定正確的戰略方針。剛才大家在討論中已經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那就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而集中兵力的主戰場是哪里?
生:(回答)
師:請同學閱讀217頁課文,并結合《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分析戰場上的形勢,概括北伐戰爭的戰況。
生:(讀書,自己作筆記)
師:湖南、湖北是最主要的戰場,北伐軍的先鋒部隊是葉挺領導的獨立團,他們攻克了軍事要塞汀泗橋、賀勝橋,占領武昌,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大家是否還記得初中在此講過的一位英雄?生:(講述曹淵的事跡)
師:周恩來同志曾以飲馬長江這句話勉勵大家,最后還說武漢見面。獨立團沒有辜負黨的期望,他們的英勇戰斗為獨立團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北伐軍還有兩支部隊分別開真誠江西戰場和福建戰場。在江西戰場上,他們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占領了南昌。福建戰場上沒有遇到強敵,北伐軍控制了福建和浙江。經二年北伐軍占領南京,進駐上海。革命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聲震全國。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1926年秋,退往西北的馮玉祥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在五原誓師,占領陜西,進軍河南,與從武漢出發繼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會師于鄭州。(指導學生看懂示意圖)從南京出發的北伐軍占領了徐州。到此北伐戰爭取得了巨大輝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