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案
生:(討論)。
生:……
師:信用消費,就是得到商品或提供服務后,不立即付錢而是承諾將來付錢的做法,或者通過貸款消費的方法。信用消費一般建立在消費者穩定的經濟收入基礎上的,對貸款有足夠償還能力,因此,在此種情況下并沒有超越家庭收入水平,仍然是適度消費,不是超前消費。如果貸款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無力消費卻硬要崇洋消費、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費,就是超前消費。由此可見,信用消費并不是讓人毫無根據地透支生活費用,而是在權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對自己生活所作的安排,與超前消費不是一回事,不能劃等號。所以,上面我父母的擔心是多余的,根據我目前工資收入水平,貸7萬元買房完全可以,而不是超前消費。
師:對第二個問題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適度消費包括不抑制消費和不超前消費,要量入為出。它包括公民在基本生活資料在得以滿足的條件下,通過儲蓄或各種投資方式有計劃地安排生活,既包括量現在的“入”為“出”,也包括量將來的“入”為“出”,這不等于“手里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所以,我與其花錢租房,不如貸款買房。
師:上面我貸款買房從家庭消費的內容來看應屬于什么消費?
生:物質消費。
師:那大家再回憶一下,我們把消費從內容上除了分為物質消費以外,還包括哪些消費內容?
生:還包括精神消費和勞務消費。
師:好,既如此,我們先看下面一則材料思考一下,我們在注重物質消費的同時,還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多媒體顯示)
《中國青年報》1998年7月16日的文章《兒童文化消費營養不良》,又說出了一個沉重話題。統計數字表明,假日里,在各項外出活動中,家長帶孩子“逛商場”的比例高達80%,占第一位;其次是去“公園、游樂園”,占67%;去“麥當勞、肯德基”和上學習班的比重分別為26.55%和21%,占第三位。而去電影院或觀看演出、聽音樂會之和的比重不到10%。家長對孩子消費占前四位的分別是:公園、動物園(45.7%)、買東西(41.7%)、麥當勞(33%)。這其中固然有兒童文化消費商品供應不足的一面,也有家長和孩子的消費選擇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于精神文化消費不夠重視。
生:(討論)。
生:……
師:這就是說在家庭消費過程中要注意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協調發展。物質消費是對人們生理健康的滿足,精神消費是滿足人們精神健康的需要,因此這兩者不可偏廢任一方。否則,就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現象。
(多媒體顯示漫畫“小兒麻痹癥”)
師:這幅漫畫諷刺了什么?
生:……
師:雖說如此,但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卻屢見不鮮,大家請看下面的材料。
(多媒體顯示)
儀征中學初中部,XX年對初一新生進行了體檢。結果80%的學生體重超標,出現了許多胖墩兒。原因是片面注重蛋白質、脂肪高的精細食品,忽視粗糧蔬菜,同時父母也一味注重小孩的食品營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師:針對上述情況,應該怎么處理?同時大家結合漫畫《劉姥姥:“我在榮國府都沒見過這么排場的宴席!”》,來思考一下,我們在消費過程中,除了注意上述兩方面,還得注意些什么?
(多媒體顯示《劉姥姥:“我在榮國府都沒見過這么排場的宴席!”》)
生:(討論)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