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1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第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資源的有限性,要求我們具有勤儉精神。如,我國就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
第三、消費時要做到與收入相匹配,積極地消費,不浪費。
第四、從小事做起,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例如,我教過的一個學生,她每天放學后,都將同學丟棄的飲料瓶用塑料袋裝走,到收購站賣掉。開始,同學們都不理解她,一個多月后,天氣變冷了,一天,這位同學興沖沖地拿著一個新暖瓶走進教室,對我說:“王老師,這是給咱們班買的暖水瓶。”我有些不解地看著她,她說:“這是用賣廢品的錢買的。”同學們給予她熱烈的掌聲。此后,同學們都自覺地將飲料瓶收集好,將賣廢品的收入作為班費。
2、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板書)
國家、集體和家庭的金錢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們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企業經濟效益還不高,我們的人民消費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勤儉節約的精神是不能丟掉的。
之所以讓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是看到我們中學生中有太多的浪費行為,通過今天的課,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勤儉節約的精神,國家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和家庭的消費都離不開它,而這種精神需要從小培養。
最后,布置一個行動作業:
我們每個家庭收入的多少是不一樣的,在座的同學沒有理由指責你的父母為什么收入少,相反,你應該更加體諒他們的艱辛,你該考慮的是通過你的努力,不斷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如果從你們目前的情況說,每位同學應該利用所學的知識,和父母一起探討,在現有的收入水平上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希望我們同學和我們班集體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用這樣一段話作為我們今天這節課的結束語:
科學地消費
積極地消費
千萬不要浪費
健康快樂地生活過好每一天!
附:
對王蘋老師《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講評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 王力軍
XX年6月1日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王蘋老師,運用講授法撰寫“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較好地體現了講授法教學的原則。
第一,啟發性原則
王蘋老師在講課時,善于設計問題,善于答疑解惑,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邊聽講、邊思考、邊探究,最終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例如:她的開講是
在我們講新課之前,請同學們先看一個材料(投影):
我國居民對耐用消費品購買的變化:20世紀50-70年代的百元級 “老四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20世紀80年代千元級的“新六件”: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收音機;20世紀90年代萬元級、十萬元級的電腦、小汽車、商品房,消費檔次大大提高。
提問:人們對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變化說明了什么經濟學道理?
教師歸納:說明了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的發展;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不斷提出新的消費需求。)
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所以,我們不能把家庭消費僅僅看成是個人的消費行為。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念,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還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關系到生產的發展和市場的開拓等。這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