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 6
三、資料下載
1、臉譜知識
臉譜是中國戲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以寫實與象征相合的藝術夸張手法,鮮明地表現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征。臉譜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臉譜藝術歷史悠久,它的起源與面具有密切的關系。京劇興起后,臉譜造型日臻完善,在構圖上奠定了基本譜式,各類角色的臉譜進一步精致化、多樣化,但仍然保持著傳統臉譜的基本特點。
京劇臉譜通常分凈角與丑角臉譜兩大類。約有十余種譜式,凈角主要有:“整臉”、“三塊瓦(窩)臉”、“十字門臉”、“六分臉”、“碎花臉”、“歪臉”等。丑角譜式較少有:“豆腐塊臉”、“腰子臉”、“棗核臉”幾種譜式。
京劇臉譜的顏色一般以某一種顏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這種顏色成為“主色”,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的直覺表現手段。每個臉譜至少用三種以上的顏色,各種色彩顯示不同的作用與象征,可以表現人物的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
2、關于“變臉”藝術
變臉是戲曲為突出表現劇中人物的驚恐、絕望、憤怒等極端情緒的突變而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最初只用來表現神怪,后來推及其他角色。最初的變臉由演員進入后臺改裝完成,后來則演變成當場變臉,由此演為一種絕技。其實,變臉的手法很多地方劇種都有,但以川劇最著名,成為川劇的招牌和輕易不示人的絕技。當然,也有人稱它為鄉場上的小雜耍,沒什么內涵,看幾次也就沒了趣味。
變臉一般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依據功夫深淺和劇情需要而定。大變臉又有三變、五變直至八變,小變臉則只在臉的局部上做文章。變臉的手法沒什么新鮮,抹暴眼、吹粉、扯臉而已。抹暴眼與吹粉屬涂面化妝。抹指的是以手指抹上預存于眉頭或鬢的墨青,一抹即變。吹粉則更粗糙,吹起色粉即變臉。扯臉即扯臉殼子,也即面具,先一層一層套上去,松緊死活有度,演出中再一層一層扯將下來,對演員的要求是動作敏捷,不露痕跡,如此而已。
15 棗兒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 整體感知
《棗兒》是一部重在寫情,以情感人的話劇小品。劇本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一老一少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在他們的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不僅充分表露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親情,還流露了老人與男孩之間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鄉之情和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之情。該劇本,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二)學法引導
1、 誦讀劇本,了解劇情,重點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多層面的濃濃的情意。
2、 在熟悉劇本的基礎上,緊扣劇本的內容,揣摩情節、語言,著重理解劇中的象征意義。
由于“棗兒”這一具體事物以及劇中的情節,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因此對劇本的思想內容,切忌生硬的、絕對化的理解,可以有多樣化的理解。讀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來品嘗這“棗兒”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