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第六單元教案 21.曹劌論戰等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后,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后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后,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 畏 求 妻 妾 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于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并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后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 宮婦 畏 朝廷之臣 求 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范讀后作誦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