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齊心協力】思想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欽 佩】敬重佩服。
【悉 心】用盡所有的精力。
5.文學常識真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國)作家。本文的主人公____________,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兒童形象。
(2)主人公的名字是____________取的,在這之前,爸爸叫他____________,媽媽叫他____________。
(3)文章在敘述過程中是按____________的順序,分別經歷了這樣的幾件事:幼小時,____________;小學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學時,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凱瑟琳.奧尼爾 澳大利亞 奧伊達 天真聰慧 獨立自主 執著追求
(2)他自己 拜倫 杰克遜
(3)成長 給自己取名字 看電影買票 去北極探險 做有愛心的公民
二、課文學習
1.作者回顧
【明確】本文作者是凱瑟琳.奧尼爾,澳大利亞作家。本文選自《外國兒童文學名作導讀本.小說卷》。文中的主人公是奧伊達,小說生動地記敘了奧伊達在追求理想中成長的幾件事情,塑造了一個天真聰慧、獨立自主、執著追求的兒童形象。奧伊達的理想啟發人們應如何做好父母。
2.奧伊達的理想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終不懈的追求是什么?
【明確】奧伊達的理想經歷了許多變化。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上中學后,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變化的原因是奧伊達有著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奧伊達的理想幾經變化,但他始終不變的追求是“獨立、自主、創新”。
3.“事實上,他一出生,他的爸爸媽媽就為他取名字這件事爭得面紅耳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說說自己的觀點。
【明確】奧伊達的爸爸熱愛文學,就叫他“拜倫”,媽媽喜歡大明星,就叫他“杰克遜”,可見他一出生,父母都把他作為自己的全部希望,這充分體現了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事實上,名字一方面是個符號,另一方面大多也確實都寄托著父輩殷切的希望,而且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特殊的名字。作為我們本人,應該理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良苦用心,力爭名如其人。但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下一代。
4.結構分析
(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有73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故事的開端,寫小時候的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為“奧伊達”。
第二部分(10-23):情節的發展,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24-60):情節的高潮,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雖沒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三部分(61-73):情節的結局,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并獲得了真正選擇上的自由。
(2)結構圖:
┏ 給自己取名——開端(幼小) ┓
奧伊達的理想┫ 看電影買票——發展(小學) ┣ 理想有彈性
┃ 去北極探險——高潮(小學) ┃ 切莫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