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編者意圖介紹
4.開放性
開放性的含義是溝通教材內外、課堂內外和學校內外,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使學生豐富自己的學識、經驗,并對社會人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前四冊更加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尤其是在研討與練習中,幾乎每課后都有一定深度、廣度的擴展性題目。如《心聲》中對當前教育某些現象的觸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唐雎不辱使命》對人格與歷史的引申等;綜合性學習更是以各種活動,擴大學生學習的范圍和形式,讓學生開闊視野,加深思維,關注社會生活。如《微笑著面對生活》《青春隨想》《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等,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讓他們在活動中豐富人生經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和觀念。
(二)學生素質
1.自主意識
九年級教材以文學作品欣賞和議論性文章閱讀為主,比前四冊更注重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提示、研討與練習主要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激活思維,激發情感,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并積極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實踐延伸。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語文能力,完成教學目標。教材中閱讀提示主要給學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給出明確的答案。 2.創造精神
本冊教材因為內容題材的特點,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文學作品閱讀更強調個性、創造性,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以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去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寫作上更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為他們提供自由和想像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尤其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創造性是讀者閱讀的必要的活動。如詩歌單元對意象的理解,小說單元對人物的解讀等,都為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提供了廣泛的空間。
3.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既要重視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要重視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合作精神不僅對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品格,也有一定的意義。教材強調學生合作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必多言,如《好讀書、讀好書》《青春隨想》中的許多活動,都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方式;課后各項練習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雨說》中交流心得,《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借鑒他人的探索經驗等。教材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機會和空間,教師要多注意引導、鼓勵。
4.整合能力
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綜合聽、說、讀、寫以及實踐能力。并且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綜合性學習中,口語交際、寫作和專題活動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如《好讀書,讀好書》中搜集名人讀書經驗(閱讀),說說自己讀書的體會(口語表達),寫評論、報告(寫作),辦沙龍、做書探(實踐),全面整合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也注意把各種知識技能結合起來運用,課后練習有讀有寫有說有聽,有交流有實踐,改變以往單一、片面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