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考練專家方案:閱讀篇
ⅱ專項模擬訓練
(一)1.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1)撐,劃(2)哪能(3)到,等到 3.因為天、云、山、水全是白色,顯得空闊,所以長堤、湖心亭、小船看似“一痕”“一點”“一芥”。 4.用亭中人的驚喜來表現(xiàn)作者夜游的獨特心境。(或:以與知己相逢的驚喜來表現(xiàn)作者夜游賞雪的獨特心境與雅致情懷。意思相近即可)5.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或:鐘情山水。) 6.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用極省的筆墨交代了游蹤。寫景是游記的重點,作者抓住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一痕”“一點”“一芥”等,把景物中最具特色、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是敘事,從人的角度來寫,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重在抒情。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二)1.d2.(1)缺(2)太陽(或陽光)(3)真,實在(4)早晨 3.(1)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2)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4.b
(三)1.遺之其人蛐書之其陽蛐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2.(1)建橋(2)不足 3.(1)看上去好像沒有窮盡,就這樣最終流入渴潭。(2)可惜從來都沒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4.寫了石渠、石泓和小潭。寫了泉上的石頭、樹木、花草和竹子,特別是側(cè)重于風聲的描繪。風搖動著竹樹的梢頭,產(chǎn)生震撼崖谷、經(jīng)久不息的回響,從而使讀者由視覺轉(zhuǎn)入聽覺,給那些圖畫似的景物,加上一種詩韻般的音樂美。以動襯靜,表現(xiàn)靜穆幽深之境,表達了作者探奇致勝,舒展胸懷,借以抒發(fā)胸中積郁之氣的感情。
(四)1.得了病(或“得疾”) 求醫(yī)(或“求療”) 同游清泉寺2.(1)因為 察看(2)這 多 3.(1)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 (2)誰說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不必因為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4.說明人生也有返老還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傷,哀嘆光陰易逝。這無疑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勇氣、信心。
(五)1.(1)梳掠 (2)猛,強有力(3)大約 2.b 3.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樹枝條好像在舒展又沒有舒展開,柔軟的柳梢在風中飄搖,麥苗像獸頸上的鬃毛,約有一寸來長。) 4.(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飲斗歌 (2)示例:a.面:“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點:“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b.面:“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 點:“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無得而狀。”c.面:“布席之初,嘔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 點:“分曹部署……才三四輩。”點:“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聽者魂銷。”
(六)1.pùmiù 2.(1)珍藏 (2)認為對 3.(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 4.牧童了解牛的生活性格,知道斗牛時牛的一些體態(tài)特征。畫中的斗牛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牧童敢指出畫中的錯誤。 5.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實踐出真知。哪個行業(yè)的事,哪個行業(yè)的人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