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考練專家方案:閱讀篇
(魯迅《故鄉》)
2.文中有關少女的稱呼有兩個,先是“小人精”,后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尋味。請聯系上下文簡析稱呼變化的妙處。
3.少女最后為老嫗做了什么事?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4.從全文看,文章寫村里人對老嫗接納少女這一行為的種種反應,有什么用意?請說說你的理解。
5.下面對標題中“風景”的理解哪一項最恰當?
a.顯示鄉村旅游業的獨有的韻味。
b.預示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趨勢。
c.展現江南農村古樸的風土人情。
d.彰顯心靈的純凈和人性的光輝。
6.文章的標題是“老水車旁的風景”,但開頭卻說“那水車一點兒都不老”,這“老”與“不老”該怎么理解?請聯系全文說說你的看法。
(XX年江蘇蘇州市中考試題)
參考答案:1.①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人物的狀況,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過人物外貌的變化,表現人物生活狀況的變化。閏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臉色已經變作灰黃;老嫗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變了。③通過人物外貌的變化,表現人物精神狀態的變化。活潑可愛的閏土變得像石像一般,表現了他內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嫗連皺紋都“有要舒展開來的跡象”,是因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還童了似的”。 2.稱呼的變化意味著感情的變化:村里人稱少女“小人精”,是他們認為少女住到老嫗的家里是為了老嫗的錢,認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對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稱她為“小妖精”,是人們認為老嫗經她的蠱惑,才將房子“贈送”給她了,流露出的是他們的“同仇敵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對少女的敵意融于稱呼的變化之中,真是匠心獨運。 3.①少女為老嫗買了一套壽衣。②回應了上文村里人說的“臨走連件壽衣都穿不上”的無端猜測。③少女真正把老嫗當作自己的奶奶,盡了孝心,表現了少女的心靈之美。 4.①表明對村里人種種行為的不滿和批判。②襯托出老嫗和少女的善良和仁愛。③折射出在商業化大潮的影響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扭曲。呼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理解和關愛,呼喚拋開了金錢和利益的最純真的感情的回歸。 5.d6.本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①這是一個新造的旅游景點,所以水車并不老。②水車見證了老嫗和少女之間純真的感情,這種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源遠流長,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透視: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架“不老”的“老水車”為背景,運用外貌、語言的細節描寫及對比、襯托等手法刻畫了“老嫗”和“少女”的形象,揭示了商業化大潮給人們心靈造成的扭曲,表達了呼喚人與人之間信任、關愛的純真情感回歸的主題。第1題運用與課內語段比較閱讀的方式考查對人物肖像描寫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時先要認真讀題,弄清比較點,即老嫗與閏土肖像描寫的共同之處;接著要認真閱讀選文,找出描寫老嫗的文字;然后根據對題目引用語段描寫閏土肖像分析的結果,觀照文中對老嫗肖像描寫的文字,便可得出它們的共同之處了。第2題是從品味語言的角度命題的,它主要考查對精辟語言的含義和作用的理解能力。作答時務必要將“小人精”與“小妖精”這兩個稱呼復位到原文中去,然后根據其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再細加揣摩品味,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表達。第3題是從文章行文結構的角度命題的,它主要考查對細節描寫的認知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作答第一問,只要認真閱讀文本即可;作答第二問,則需聯系上文人們對“小姑娘”議論和揣測的文字加以思考,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第4題是從整體感知作品的角度命題的,它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及對主題思想和作者情感傾向的理解能力。要在認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將寫村里人對老嫗接納少女這一行為的種種反應與老嫗、少女的言行,尤其是事件的結局對照起來閱讀,并加以認真地揣摩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第5、6兩題都是從對文章標題理解的角度命題的,它們都重在考查對重要詞語含義及作用的理解能力。這類題目一般只要能夠結合文章內容或具體語境加以思考,便可作出正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