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考練專家方案:閱讀篇
分析:做閱讀題一定要有文體意識,明確每一個小題的考點是準確答題的基礎。1題要求找出論點,本文的②④⑤⑧段中均有一些語句容易被誤認,但若能仔細分析,便可以發現它們均不是文章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2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了解。這個題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忽略了前面的“問”這個字眼,把答案寫成“那么你的謾罵就又還給自己了”。3題的失誤原因主要會出在不知道論證有哪些角度上。4題是一個有難度的試題,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混淆層次,分析理解不恰當。5題最忌諱回答大而空,沒有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不能從具體的事例入手;還有一個容易犯的錯誤是,得到的啟示似是而非,與文章的觀點不吻合。
ⅰ中考試題精編
(一)閱讀就是閱世
①1978年,我16歲,正當少年。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人一輩子的。所以,類如浮士德的永恒沖動,曼弗雷德的孤高厭世,還有哈姆雷特的不斷懷疑與反省,成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記憶。當然,那樣年代中的成長并不輕松。物質的匱乏與精神的貧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讀書無疑加重了這種感觸的分量。但當時的感覺,生命本來就需要傷感的滋養。有時對一個情節乃至細節,可以樂至沉酣,又轉生悲涼;有時對一個人物及其結局,可以憂郁入深,又轉而曠達。這種情緒轉換帶出的刺激與快感,難以言說。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歲了,通常還幼稚淺薄。聽說狄更斯可以為一個街區的拐角寫去幾千字,就問:寫一些這樣的文字,有什么意思?還有,像羅曼•羅蘭這樣,讓克利斯朵夫與安多納德錯失在兩列相向而開的火車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戲,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創意的安排呀。
③其實,快樂滿足的僅是感官,經典滿足的才是心靈。每次與經典相遇,其實都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這一點,他們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嗎?特別是,當他們的閱讀通常不再及此,并因這種不及,不再認為經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時候。
④結果自然是令人擔憂的。許多孩子除了在中學文學課上讀過一些經典(通常是快讀速讀),在電視上看過一些經典(通常是戲說歪說),再沒有開卷有益的經歷。杜威視讀書為探險,法朗士視讀書為壯游,但孩子們只拿書作消遣;笛卡爾說“讀杰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談”,但他們把與書交談的時光變成了游戲的時光。于是,這些現象所表明的認知的膚淺,已經造成這個時代思想的貧瘠與文化的匱乏,而這種貧瘠與匱乏,又必定會延緩和阻礙一個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們也不失去希望。我們應該相信,總有一個時刻,人們得安靜下來,為人生的意義而苦惱。總有一天,人們得重新認識讀書與人生的意義,并由衷地體會到,若自己內心沒有的東西,誰都不可能頒賜給你。
⑥契合著個人的經歷,最近曾再讀但丁。《神曲》“地獄篇”的第一段說:“就在我們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過來,因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確的道路。”許多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有過迷失,借助于種種外力的幫助,最終都走了出來。但在我,讀《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樸素的道理,因為閱讀就是閱世,書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刪改)
1.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話具體解說了“閱讀就是閱世”,請把這句話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