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考練專家方案:閱讀篇
詩歌描寫的時令季節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鶯歌雁飛,是大自然的語言,也是詩歌的意象。如果說,從靜態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時令季節,那么可以從景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漲,剛剛平了湖岸,云氣壓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初春時早來的黃鶯活躍在向陽的枝頭,燕子也回歸了江南水鄉,這都顯示了時間特征。各種顏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開著,春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這些都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
《豐樂亭游春》寫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將過去,豐樂亭邊落花滿地。在這鳥兒啁啾、雜花亂飛之時,太守卻醉了,次日酒醒,春無蹤跡。表現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暫。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春光的留戀與憐惜,所以說這個時段是暮春。
對歐陽修詩三、四兩句的修辭手法與表達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鳥歌花舞”的擬人手法,沒發現夸張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絕不是酒醒時刻就過去了,客觀上說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這里作者卻把它寫成“酒醒春已歸”,似乎在一場酒醉之后,一覺醒來春天就颼然消逝。夸張手法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這里不是擴大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也不是縮小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而是超前夸張,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當然,對于作為初中生的同學們來說,能夠說出這是夸張的手法就夠了。
用夸張手法說“酒醒春已歸”,感嘆春天的短暫,暗含著詩人濃厚的惜春之意。
ⅰ中考試題精編
(一)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其后題目。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下列可以作為標題的一項是( )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這首詩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XX年江西省中考試題)
(二)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1、2題。
【雙調】清江引•秋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1.曲中寫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寫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XX年山東濟寧市中考試題)
(三)閱讀下面宋詞,按要求答題。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1.詞下片中“臥”字可謂一字千金,試簡析其妙在何處。
2.全詞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情趣?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XX年四川瀘州市中考試題)
(四)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了寂寞惆悵之感,氣勢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時登樓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