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維護正義 遵守規則
材料例證:蘇武牧羊的故事
蘇武牧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有正義感的漢朝使者——蘇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不畏強權,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公元前一世紀,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在蘇武準備返回漢朝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意思,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勸說蘇武投降沒有希望,他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公羊生了不起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里,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惟一與蘇武使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它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達十九年之久。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了回去。
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正義的崇高民族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正義,也要維護集體的正義,更要維護國家、民族的正義。蘇武在極度困難之中,在多次誘降的情況之下,始終維護國家、民族的正義,做到了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受到人們的贊頌。
(二)指導學生閱讀“閱覽人生”的《正義的力量》一文。
提問: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明確:通過欣賞《正義的力量》一文,我們看到了一位73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跨越國界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閃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小結 正義要求我們養成遵守社會規則秩序的習慣,樹立強烈的規則意識。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品格,是一個人有教養、有文化的表現,沒有規則意識,就不會成為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我們不僅要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而努力,也要為集體的正義而奔走,為國家的正義而奮斗。
板書設計或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