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維護正義 遵守規則
情景2:沈佳勝,男,23歲,長沙縣北山鎮樂塘村楊家山組村民。
XX年7月9日22時許,開福區新港鎮大塘村故月山莊女工周桂香與同事在池塘邊乘涼,不慎跌入塘中。同事慌亂中大聲求救,在該山莊打工的沈佳勝聽到呼救聲立刻跑到出事地點,沈佳勝不識水性,但仍然奮不顧身地跳進池塘,拼盡全力將周桂香托出水面。周桂香得救了,沈佳勝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正義”的?
明確:參看“指點迷津”
教師小結:區分正義行為的標準,主要包含兩點:一是否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行為;二是否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符合這兩點就是正義行為,不符合的就是非正義行為。
三 課堂練習
指出下列行為中,你認為正義的行為有哪些?非正義的行為有哪些?
1、舉報侵權行為; 2、哄搶公共財物;
2、積極參加植樹活動; 4、有人斥責欺人者;
5、犯罪分子受到懲罰; 6、偷逃稅款;
7、回收廢舊電池; 8、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
9、貪污腐敗; 10、被涉黑同伙打傷,圍觀者敢怒不敢言;
11、對提意見者,打擊、報復; 12、歧視他人;
13、法律制裁侵權者; 14、經常欣賞和顯示自己享有的特權;
15、小張看見有歹徒搶劫,就與歹徒進行殊死的搏斗。
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懂得了社會需要正義,一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促進社會進步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一切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正義行為應得到人們的贊揚和支持,非正義行為要遭到道德的譴責或法律制裁。社會不僅需要人們有正義的情感和行為,還需要正義的制度。這就是下一課時我們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板書設計或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社會需要正義(下)教學目標: 1、感受社會生活需要正義制度,樹立制度的正義性必須體現和維護廣大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價值取向;
2、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正義制度的能力;
3、了解社會需要正義;知道無論是社會的合作與競爭,還是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的實現,都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和保證。知道制度的正義包括分配的正義、矯正的正義和程序的正義。 教學重點難點: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 知識要點:
★正義制度
(1)正義制度的重要性:無論是社會的合作與競爭,還是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的實現,都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