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教學提綱
一、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1、我是集體的一員
【為什么畢業20年后仍能感受到當初班集體的溫暖?】
(1) 集體和個體的關系
①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
②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這個班級的學生會受到什么影響?】
(2)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因此,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2、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李澤群是多管閑事嗎?】
──不是,是關愛集體的表現。
(1) 為什么說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集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集體,只有人人都主動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集體才會真正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小銘為什么猶豫?】
──不知道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2) 如何關愛集體?
關愛集體的表現:
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力量。
②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
⑶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于團結他人,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
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第一框 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課標要求
三(1.4)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互依存,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關愛集體、人人有責。培養學生正確認識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具有關愛集體的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探究等方法,探討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以及如何踐行關愛集體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我是集體一員的歸屬感,關愛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和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聯系。
教學難點
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教學手段
電子課件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
課前準備
學生:個人與集體關系的故事或文章
教師:電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介紹《紅杉樹》
出示影像和文章《紅杉的啟示》
提問學生:這篇文章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交流后回答
預測:以初三學生的理解力都會說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環節一: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很多同學都提到了自己與別人、個人和集體,下面我們就“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問題進行一下探究,請同學用自己收集的例據說明自己的觀點。
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就“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出示證據,證據可以是故事、格言、自然現象等;可以制作成ppt,也可以使用影像資料。
歸納總結:
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得出的觀點是什么呢?
①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
②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③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因此,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環節二:用事實說話
前面我們用道理論據證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統一了觀點,下面請同學們用生活中的事例驗證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最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班級對自己的影響(對比小學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