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緊迫性。首先確定哪個責任更緊迫,就應當先履行哪個責任。
(2)相對重要性。即某一責任相對于其它責任的重要性。
(3)時間要求。就是要考慮履行責任的時間以及自己可能擁有的時間。
(4)可以利用的資源。個人是否擁有諸如設備、體力、金錢或特殊的技能等必要的資源。
(5)相互沖突的利益與價值觀。即在決定履行某一責任時,需要考慮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自己相信的價值觀。
(6)其它的解決辦法和途徑。一個創造性的解決辦法可以幫助人處理好兩難的抉擇沖突。事實上,不管你如何進行選擇,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承擔責任的態度不同,感受和體驗就不同。
討論中教師應注意及時點撥,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覺認同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多種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要自覺、主動地承擔責任,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履行責任時出現沖突,怎么辦?這是本課的重點之一,也是每一個人都想弄清楚的問題。討論中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去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承擔責任的態度不同,感受和體驗就不同。
快樂擔責
因此,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責任,努力做責任的主人,從而享受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怎樣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你有過承擔責任后非常快樂的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總結:具有責任感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有些人之所以會得心理疾病,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或喪失了負責任地生活的能力。對這些人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幫助他們接受現實,使之學會以負責任的行為方式處理生活問題。從心理衛生的角度看,強烈的責任感具有心理保健的作用。因為,它可以使人把履行各種職責看成是自己分內的事,還可以讓人體驗到盡職守責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因而,我們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責任,努力做責任的主人,從而享受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這樣才更容易達到較好的效果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思責任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過承擔責任后的快樂,當然,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之中,或者在承擔責任之后,我們也都知道了承擔責任的代價。但是,我們決不會因此就逃避責任、放棄責任,因為,這是成長的要求和代價。我們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
那么,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哪些責任的承擔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我們還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總結: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動地承擔責任。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這是本課的落腳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之中注意從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所應擔當的責任的角度進行點撥和引導,盡量使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加強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存在著責任關系。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時時、事事、處處反思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所應擔當的責任。希望大家經常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有什么責任?我主動承擔了嗎?我盡心盡力了嗎?這種高度的責任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品德,是我們學會做人的基點。希望同學們將我們青春的能量和活力應用于完善自己、友愛他人、關心集體、報效國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和世界的行動之中,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這是人格健全和心理成熟的表現。其實,我們在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的同時,也就開始了美好人生的塑造,而建立在責任與義務之上的人生才是堅實的人生、充實的人生、豐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