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1課 成長在社會教學設計
(1)變化的原因:
請同學們告訴我答案吧!
人類的生產勞動改造了自然,創造自己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生活資料。
其實從根本上說,變化的原因應該是什么? 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
(2)變化的表現:
表現:衣服、食物、房子、交通工具等方面 感受: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上面所說的這些變化都是和物質生活有關系的,那么我們生活的變化僅僅就是這些嗎?請大家想想還有什么方面的變化呀?可以看書本第三頁第一段話哦!
2.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政治生活日益擴大
(1)文化生活的變化:
請大家把書本上的這個變化內容劃下來。關于文化生活的變化,解放前我們不說,就那我出身以來說吧,小時候我們沒有電視看,只有5分錢一本的小人書看,大書我們買不起呀。偶爾看看露天電影,就別說什么上網呀,打游戲呀,旅游呀等等。飯都吃不飽,還玩啥呀。
(2)政治生活的變化:
說到政治生活上的變化,大家還記得剛才我說戰爭題材的電視電影了吧。那上面有描繪的老百姓在當官的眼里都是小螞蚱,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們老百姓是國家的主人,是我們自己當家做主了!請大家把書本上的關于這個方面的內容劃下來。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而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我們作為青少年,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可以從方方面面體會到現代文明帶給我的便利和好處。
(二)、領略現代文明
1.信息化社會
從上萬年前的刀耕火種到現在的農業機械化、電腦化作業,
從家書抵萬金到現在鍵盤一敲傳偏全世界,
從遙望嫦蛾到現在的探月工程,無不顯示信息化社會給我們帶來了強大的動力。
古代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更注重物質文明的發展。而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認識到社會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促進的過程,要把三個文明一起抓。
2.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發展
(1)物質文明發展:經濟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精神文明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能夠對物質文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社會主義既要科學文化素質高的人才,更要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
(3)政治文明發展:
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
(4)三個文明的關系:
互為目的,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
過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新中國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同樣也能領導中國的現代化走想成功。在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決定進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決定是新中國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已經居世界第四位。現在,中國共產黨又根據實際,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即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