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1課 成長在社會教學設計
例舉近期國內或國際的重要新聞,并作簡要評述。
通過這一學生的交流活動使學生能掌握下一個知識點:
4.了解時事政治的主要途徑和意義。
途徑:上網、聽廣播、看電視、看報紙等
意義:拓寬視野,增強情感,提高能力。
觀點辯論:a:關心社會是成年人的事,與我們青少年無關,我們只要認真學習。
b:人與社會密切相關,青少年應該了解社會,關心社會,熱愛社會。
鼓勵學生參與辯論,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所認同的觀點,教師對辯手發言表示贊賞,在班級中營造競學風氣,但辯論要為本課知識點服務,教師適當引導,回歸教材,使學生掌握知識點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可從這一活動中引出另一知識點--關心社會發展的意義的講述,最后給學生提出這一問題思考: 為什么我們要關心社會發展?
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來思考 ①原因角度:個人離不開社會,②從關心社會發展的意義角度。
本課課堂總結
關心社會發展
1.探究人與社會關系
(1)個人離不開社會; (2)社會發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2.從關心時政做起
(1)關心社會發展的具體途徑; (2)關心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1課 成長在社會
課時3 學會親近社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親近社會的含義和重要性; ②識記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理解遵守社會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③理解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④識記自身素質的內容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生活中一些冷漠現象和看客現象,增強自我的社會責任意識;能夠不斷培養自我的社會公德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能夠辨證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是非現象,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生活的強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能夠對自己的責任有明確的認識,增強責任意識,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
②以積極的態度承擔那些不是自愿選擇而應該承擔的責任,對那些為自己、為社會承擔責任的人心懷感激之情;
③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2.知道親近社會的道理。 3.理解親近社會的途徑。
【教學方法和手段】
本課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課堂討論、教師指導為主。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呈現認識上的模糊、矛盾之處,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啟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學會親近社會
一、克服“看客”心態
1.“看客”心態的表現 2.親近社會的含義和重要性 3.克服“看客”心態的必要性
二、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的必要性 2.我國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3.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作用
三、善于明辨是非
1.社會生活中的是非現象 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3.提高自身素質,成為生活的強者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