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迭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后,將天下分為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他利用九州進貢來的金屬鑄造了九個大鼎,因鑄鼎的材料分別來自九州,所以名為“九鼎”。大禹將九州的地理狀況分別銘刻在九個鼎上。因此,“九鼎”成了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最原始的地圖。
“九鼎”是鎮(zhèn)國之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都希望擁有“九鼎”,擁有天下,并且多次為爭奪“九鼎”發(fā)生戰(zhàn)爭。周顯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沒入彭城泗水下,從此失傳。
“九鼎”雖然失傳 ,但是與“九鼎”有關(guān)的許多詞語卻流傳了下來,如“定鼎”、“問鼎”、“一言九鼎”等。
二、模仿上面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示法,請同學(xué)們分別閱讀課文23頁“商湯滅夏”和25-26頁“武王伐紂”兩個子目的內(nèi)容,找出每個子目包含的知識點,并列出其知識結(jié)構(gòu):
建立時間:約公元前16XX年 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建立者:湯 都城:鎬京
西周滅亡:公元前771年
都城:亳 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
4.你也許對上面的不感興趣,那么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后人為何把商朝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前期屢次遷都。約公元前13XX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今天的河南安陽),此后商朝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下來。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稱為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