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2
二、教學要點
重點: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電視劇《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曹操、孫權、劉備各為一方,爭奪天下的故事。影視作品講述的故事與歷史事實是不是一樣的?真正的三國歷史又是怎樣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斗智斗勇、英雄輩出的時代。
☆學習新課
教師:我們的活動分為兩個環節,一是走進官渡,二是赤壁之戰。
一、 曹操統一北方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中國歷史地圖冊》,翻到22頁看《東漢末年形勢圖》,讓學生觀察圖片,再結合課本內容講述東漢末年的社會形勢。(板書: 1、東漢末年的社會形勢)
學生:講述東漢末年的形勢:東漢末年,社會混亂,特別是黃巾起義后出現了不少的割據政權,軍閥相互混戰,擴張自己勢力,使北方陷入連綿的戰亂之中,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當時北方逐漸形成曹操和袁紹兩個較大的軍閥。
教師:當時袁紹的力量大于曹操,后來曹操卻通過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如果你是官渡之戰古戰場的景區的導游員,你如向游客介紹官渡之戰的經過。讓學生準備兩分鐘,然后找一兩位學生講解官渡之戰的經過。(板書: 2、官渡之戰的經過)
學生:講解官渡之戰的經過。
教師:小結:2XX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這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它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此后,曹操陸續消滅了一些軍事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提問:當時袁紹的力量大于曹操,為什么曹操得以統一北方?(板書: 3、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1、政治上,曹操把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廣招人才。
2、經濟上,實行屯田,獎勵農耕,解決軍糧問題,還使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3、軍事上,2XX年,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提示或建議:教師先讓學生發表觀點,如答不全,教師要及時補充,也可提示學生從政治、經濟、軍事等三個方面進行歸納。
二、魏蜀吳的鼎立(板書)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曹操,統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學生回答:統一全國。
教師強調:曹操想乘勝統一全國,這就是他發動赤壁之戰的目的。(板書1、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目的)
教師:看《赤壁之戰形勢圖》;創設情境:2XX年,曹操揮兵南下,準備統一長江流域,赤壁之戰拉開了帷幕。如果你是赤壁之戰古戰場景區的導游,你如何向游客講解赤壁之戰的經過。讓學生準備兩分鐘,然后找一兩位學生講解赤壁之戰的經過。(板書: 2赤壁之戰的經過)
學生:講解赤壁之戰的經過。
教師:剛才我們聽了幾位導游的講解,他們中誰講解得最好,請同學們投票選出一名“最佳導游”。
學生:投票評選“最佳導游員”。
教師:2XX年,曹操發動了赤壁之戰。孫權和劉備在諸葛亮的促成下,聯合抗擊曹操,以少勝多,迫使曹操狼狽退回北方,從此不敢輕易南下。赤壁之戰是三國兩晉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提問:當時曹操力量大大超過孫劉聯軍,為什么會被孫劉聯軍打敗?(板書: 3、赤壁之戰曹操兵敗的原因)
學生:思考、討論、發言。
1、曹軍不習水戰,水土不服。
2、曹操輕取荊州后驕傲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