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2
師(問):這場戰爭結果怎樣?
生:最終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巨鹿之戰成為決定秦朝滅亡的關鍵。
師: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顯赫一時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XX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師:下面,根據我們對秦朝興亡的了解,請同學們對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過的評價。
人物評價: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你認為呢?
生 a: 秦始皇是暴君!他濫施民力、欺壓百姓,貪圖權貴;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也正是因為他的暴政才導致了他的滅亡。
生 b: 不對!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修長城抵御匈奴,開鑿靈渠開發南疆。這些功業都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稱號。
生 c: 但是他的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生 d: 所以我覺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總體來講是功大于過。
師總結: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要注意,評價歷史人物要采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方法,當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動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績是主要的。
師: 秦朝滅亡后,戰爭并沒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沒有實現。項羽、劉邦為了爭奪帝位,又把中國社會推入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2 、楚漢戰爭(板書)(問)這時的楚漢之爭,性質還是不是農民起義呢?
生:不是,因為項羽、劉邦已不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們的身份分別是“西楚霸王”和“漢王”,這是一場統治者爭奪帝位的戰爭了。
師: 后來形勢發生變化,劉邦反敗為勝,其關鍵戰役是“垓下之圍”。公元前2XX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 建立時間:公元前 202 年 建 立 者:劉邦(漢高祖) (板書) 都 城:長安
(問)楚漢之爭中,開始時,楚強漢弱,項羽常勝,劉邦常敗;后來劉邦卻能反敗為勝,為什么?
生(分析):在戰爭過程中, 項羽剛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終失敗;而劉邦注意招賢納士,取信于民,入關之后,即頒布“約法三章”,贏得了百姓的支持,為了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師:西漢建立起來后,漢初的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休生養息政策,使西漢出現了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的局面。但是,西漢后期,政治開始腐朽,最終走向滅亡,25 年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東漢 建立時間:公元 25 年 建 立 者:劉秀 (板書) 都 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