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2
在郡縣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專制主義集權制度,對于促進全國大統一,加強地主階級統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制度是符合當時歷史發展潮流的。這種上層建筑對于鞏固經濟基礎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たh制在我國被長期沿用下來,影響十分深遠。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是從政治上鞏固了統一。但戰國以來,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各不相同,相當混亂,這不僅對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造成極大不便,還影響到國家政治上統一的鞏固。
2.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板書)
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戰國時文字已廣泛應用,在長期的演變和應用中,各地區“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同學們看課本,一個“馬”字,七國各異,發音也一定不同。秦統一后文字不統一會有什么影響?(生答:略)既妨礙政令的推行,又影響著文化的發展。秦始皇命李斯等人進行文字整理,“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把原來的大篆簡化為小篆(課件顯示)。李斯等人還編寫了三部字書,既是兒童普及識字教育的課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標準文字的范本。后來又簡化字體,采用獄吏程邈把小篆圓轉筆畫變成方折的字體,便于書寫,這就是“隸書”(課件顯示)。秦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用于官方文書法令,以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F在的楷書,就是從隸書演化而來的。到西漢時,隸書便成了通行全國的文字。文字的統一,是華夏文化的重大發展。它對于文化的傳播具有積極意義,對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國都鑄造貨幣,幣制極其復雜,甚至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貨幣也不一致;編胖剖撬拇箢悾ㄕn件顯示貨幣圖)。流通燕、趙、齊等國的是各種“刀幣”;流通魏、趙、韓等國的是形狀像鏟的各種“布幣”;流通楚的是銅貝,也叫“蟻鼻錢”“鬼臉錢”;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圓錢”,也叫“環錢”。秦統一后如果不改革這種貨幣制度,就不能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統一以后實施的賦稅制度。秦始皇下令廢除了各國的舊貨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統一的貨幣制度。新制度分為兩等: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重如其文,質量要求很高。這樣,就克服了流通、換算的困難,促進了全國各地的商品交換。秦統一貨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幣制改革。
什么是度量衡?(生答:見課本注釋)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差異很大,名稱復雜,單位和進位極不一致。例如齊以釜、鐘為單位,四進位;秦以升、斗、桶(斛)為單位,十進位。秦始皇廢除六國的舊度量衡,以秦國原來商鞅制訂的度量衡為基礎,制定了新的制度準行全國。新的度和量,都是十進位,計算方便。秦律中還規定了量器誤差限度,超過限度要處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統一。提問: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什么歷史意義?(啟發學生議論,教師歸納)
3.焚書坑儒(板書)
秦始皇完成統一后不久,出現了兩起歷史事件,就是“焚書”和“坑儒”。
什么是“焚書”?(學生閱讀課文,講述故事,教師補充)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在咸陽宮中舉行盛大宴會。博士70人上前祝壽,仆射(主管博士的長官)周青臣當面歌頌秦始皇完成統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齊人)卻建議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必┫嗬钏辜右择g斥,提出了“焚書”的建議,得到秦始皇的認可。當時所焚之書包括兩部分:一是統一前的列國史記,二是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至于秦國的史書、博士所藏的圖書和百姓家藏的醫藥、卜筮、種植的書不在內。所標書籍都必須在30天內上交地方官府焚毀。為此,還制訂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凡要學習的一律以吏為師。嚴厲堅決地貫徹了焚書今,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由于六國史記的被焚,戰國紀年至今還不能完全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