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讀圖了解中國的秦嶺—淮河分解線,分析中國南北地區的氣候差異。
2. 通過討論分析中國南北的氣候差異對南北方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
3. 激發報效祖國,服務家鄉的志向。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秦嶺—淮河地理分解線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引課】請同學們來猜一猜下列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民居?再來猜一猜俗語(陜西四大怪:面條像腰帶,國饋像鍋蓋,房子半邊蓋,辣子是道菜。)反映的是我國的哪個地區的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過渡】是的,說明了不同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適應當地自然環境而形成,驗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剛才我們同學提到了南方和北方兩個詞,請問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國的哪個部位,他們的分界線是哪一條呢?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把它找出來。
【學生討論】略。
【講述】我們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區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書本上的兩封郵件,請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異在哪里。
【學生回答】這兩封郵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氣候、景觀、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問】除了郵件反映的差異外,你還了解到北方和南方哪些不同點呢?
【學生回答】略。
【總結】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差異:飲食、民居、交通、氣候、服飾、語言等。請同學們仔細的看下面的圖片,南北方的這些差異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展示】南方和北方飲食、民居、交通的圖片。
【學生回答】南北方這些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環境形成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氣候中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決定的。
【敘述】我國南方北方的氣溫差異很大,尤其是在冬季。我們一起來看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展示】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1.在圖上找一找哪條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找出1月均溫最高點和最低點,計算南北的最大溫差。
3.歸納1月平均氣溫分布的規律及其形成原因。
【學生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對學生進行讀圖指導。
【展示】1月我國南方北方的景觀圖片和1月漠河和三亞天氣預報。直觀教學加深印象。
【講述】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南北的溫差很大。那么,夏季也就是7月份我國的平均氣溫又是如何呢?
【展示】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看圖請說出七月平均氣溫南北方差異情況。
【總結】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氣溫有差異,但差異比冬季小。
【轉承】我們的生產、生活不僅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受降水的影響也很大。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提問】1.秦嶺—淮河分界線比較接近哪條等降水量線?
2.中國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東部多于西部。影響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季風影響的強弱。
【提問】通過對氣溫和降水的分析,請同學們說一說南北方的這樣的氣候對農業生產和內河航運(交通)有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自由討論發言。
【轉承】請同學們結合我國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分析南北方生產和生活的差異,認真討論并填寫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