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一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案
在擊鼓傳花游戲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樣,因此游戲規則不同。
【討論】什么是規則?游戲規則應由誰來定?人們在什么情況下要制定規則呢(或為什么要制定規則呢)?
教師和學生共同小結并形成板書。
【板書】一、關于規則的故事
1.概念:規則是社會團體為實現某種目標,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敘述】(1)社會團體和制度或章程都是廣義的概念,社會團體大到整個社會和各個國家,小到學校班級和一個家庭;制度或章程可以是全球規則和國家法規,也可以是校規班規和游戲規則。
(2)當社會團體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出現問題或矛盾時(如我們剛開始玩擊鼓傳花),或產生某種需要時(如賈府里為玩得熱鬧而又緊張、幼兒園為幫助幼兒能用完整的句子敘述一件事情、老師為讓學生能發現自身的優勢)就想到玩游戲搞活動,并根據自己的目的制定規則。
(3)規則由社會團體的核心成員制定,并經社會團體成員討論通過。或經社會團體成員討論后,由社會團體的核心成員制定。
(4)規則制定出來后,社會團體成員必須遵守。
【承轉】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每個社會團體都會有各自的問題、矛盾或需要,解決和滿足的辦法之一就是找準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制定規則。
規則制定的具體內容和方法見課本。大家用5-8分鐘時間,仔細看課本第34、35頁“關于規則的故事”和圖7-l“表妹身邊的規則”的四幅插圖,與身邊的同學相互討論:規則的具體表現、規則的類型和規則的適用范圍。
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感知、小組的討論與合作、全班的描述與概括,得出結論。
【板書】2.表現:規定不許、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規定;或允許、能夠做什么──非禁止性規定。
3.類型:成文的規則(明文規定)──如國家(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國家機關)制定或頒布的一切規范性文件或標志性符號(必須遵守──維護正常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的需要)。
不成文的規則(約定俗成的規則)──多是自發的行為規范被眾人反復不斷地長期遵守,變成風俗習慣(入鄉隨俗──尊重、理解、學習、有選擇地借鑒)。
4.適用范圍:根據規則的內容來確定。
【總結】規則是社會團體為實現某種目標,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一般包括禁止性規定和非禁止性規定;成文的規則和約定俗成的規則。每個社會團體都有自己的規則。而每個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團體里,要過好生活,就離不開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作業】規則無處不在,它時時處處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請同學們在下列作業中任選一項內容完成你的自選作業。
1.嘗試制定活動規則(滿分為15分)。
以小組為單位(3-5人),首先選擇一項你們認為社區或學校、班級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可以選擇一項你們最喜歡的競技運動或戶外活動),然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或進行活動的規則。
制定規則時要注意以下問題:制定此項規則或組織此次活動的名稱、目的、規則內容(制定的規則要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或活動目的的實現,要有具體明確的要求、操作方式和評價結果)、違背規則應承擔的責任等。
2.看課本第36頁方案二:制定考試規則(滿分為5分)。
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制定考試規則。制定該規則時要注意以下問題:考試的重要性、考試應注意的問題、考試采取的形式、考試應體現的原則和必須遵守的規則、違背考試規則應承擔的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