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一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案
生活是條五彩路,規則就像交通標志一樣,通過圖形、符號、顏色、文字,向行人傳遞特定信息,標明生活的規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呵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享有人類共創的文明,都要遵守社會的規則。
規則是歷史的財富,是文明的保障,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人能擺脫規則而我行我素。
生活越豐富,規則越多樣,法律越完善,社會則越發展。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規則,但我們不是規則被動的執行者。我們要了解規則,運用規則,遵守規則,成為文明社會的主人。
初一(8)班 王瓊
【作業】修改上節課的選做作業。
第一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的是關于規則的概念和有關規則的基礎理論知識(如制定規則的名稱、目的、要求、程序、結果、違背規則應承擔的責任等),這是學好本章至關重要的一課,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討論制定該游戲的規則;在玩的過程中了解規則的含義存在的形式及其作用,從而體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現則的基本含義、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制定游戲規則的過程中,初步理解規則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過好生活,就應該重視規則,用好規則。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嘗試制定規則的過程中,親身感受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規則,體驗制定規則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嘗試制定游戲規則。
教學方法
做中學(玩中學)。
教學準備
鼓和鼓槌、塑料花一束。
●學與教的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拿出筆來,請在筆記本上自由地畫圓、畫方,隨便畫幾個都行。我們再請2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圓、畫方。”(教師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
學生在筆記本和黑板上畫完后,讓同學們前后左右地(分組)進行比較與評價,看誰畫得最好,分析原因。
用圓規、尺子的同學畫得圓、畫得方,比較規范;沒有用圓規、尺子的同學畫得既不方又不圓。
【提問】老師只要求你們自由地畫圓、畫方,為什么有些同學自覺地拿出圓規和尺子來畫呢?
這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圓規是畫圖形的專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進一步深化)規矩是指一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自覺地拿出圓規和尺子來畫圖的同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教學)
【提問】你們玩過擊鼓傳花的游戲嗎? 哪位同學愿意帶著全班同學玩一會兒?
玩過1~2輪后,教師要求暫停一下。
【提問】為什么我們玩的時候會發生“混亂”?怎樣才能使這個游戲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義?
玩之前沒有制定或宣布該游戲的規則。要使這個游戲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義)就必須先制定游戲規則。全班討論該游戲規則。
【歸納】擊鼓傳花的游戲規則:
1.由一人擊鼓,擊鼓人要背對眾人,以示公正。
2.隨著鼓聲“咚,咚,咚……”敲響,擊鼓傳花的游戲開始,花要從第一個同學手里傳遞到鄰近的同學手里,鄰近的同學接過花后順手再遞給旁邊的同學,花要隨著鼓聲依次不斷地往下傳。
3.鼓聲猛地一停,傳花的動作隨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學手里,她(他)就要高高興興地從座位上走到講臺前,按規定表演一個自己最拿手的“節目”(或在事先準備好的小箱里揀出一張寫好字的紙條,如“請你唱一支歌”“請你跳舞”“表演一段繞口令”,并按紙條上規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兒抽個簽,按簽上的要求表演一個節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個人接著表演一個他所規定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