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一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案
這樣每分鐘自轉兩周的太空地球可容納1萬居民。每分鐘自轉一周的太空球,可居住幾百萬人,相當于日本的大阪市。宇宙島計劃對緩和地球上人口膨脹、居住擁擠、生態平衡被破壞等矛盾來說,無疑是鼓舞人心的宏偉計劃。
多數人認為宇宙島建在離地球和月球384000千米的地方最理想。因為此處地球和月球對宇宙島的引力相等,“島”比較穩定,不至于隨引力而發生“漂移”,是建立宇宙島的最佳空間。
當然,最佳空間選擇好了,還需要完成大量的建島工程。比如物資運送要靠宇宙聯絡船,將龐大的宇宙倉一只只地運入宇宙空間,并在空中安裝成中型的宇宙站,最后完成宇宙島的建設。第二步則利用太陽能和月球上運去的材料,開始更大規模的建設,“宇宙島二號”“宇宙島三號”……將相繼問世。
當宇宙島有30年的建設歷史后,一個能容納2億人口的新“宇宙洲”將雄居于茫茫的宇宙空間。它將是人類征服宇宙的奇跡和驕傲!
材料二:下一千年宇宙工業化表(前蘇聯物理學家兼數學家沃尼特•羅斯科夫就人類向宇宙空間滲透的想法作了如下描述)
階段 階段內容 實現年份
一 在宇宙空間進行新材料的實驗生產 1985—1990年
二 新一代宇宙飛船和電站;在飛船上空間信息系統的使用;太空材
料商業性規模生產 1990—XX年
三 科學與技術信息全球銀行;空間電力傳輸線;利用軌道反射器對
地球照明 —XX年
四 空間太陽能電站對地球供應電能 —2050年
五 統一的空間信息和電力供給工業系統 2050—2120年
六 月球上發展工業 2120—2180年
七 空間生態學工業;自然資源更新;全球氣候控制 2180—23XX年
八 空間大型人造建筑物;每年電能消耗水平10—10焦耳 2300—24XX年
九 使用其他行星際物質,運送這些物質到方便的軌道 2400—25XX年
十 開發金星和火星 2500—27XX年
十一 開發基于新的物理原理和能源系統 2700—28XX年
十二 物理學新發現的重要應用 2800—30XX年
材料三:天上的污染──太空垃圾
飄浮在宇宙空間的垃圾被稱做“太空垃圾”,它與人造衛星一樣,也是按照一定的軌道繞地球旋轉的。人類發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部件、衛星由于爆炸或故障而拋撒于太空的碎片以及壽命已盡的衛星殘骸等,都是太空垃圾。
宇宙航天事業的發展,給人類展示了飛出地球的美好前景,但也給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帶來污染。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對策,人類的每次宇宙開發活動都將增加太空的垃圾,并且,太空垃圾和衛星碰撞,使衛星破碎,垃圾的數量會更多,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到現在為止,雖未發生大的災難,但已經發現,美國航天飛機的玻璃窗和航天飛機的外殼有被細小的金屬微粒和衛星涂料的碎片擦碰的痕跡。1991年9月,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距前蘇聯火箭殘骸特別近時,為避免災難性的相撞,不得不改變運行軌道。
【討論】閱讀“材料一至三”和課本第40頁閱讀卡“太空交通規則”后,再觀察圖 7-11運行中的人造天體和7-12衛星運行軌道,討論為什么要制定各種適用于太空社會的新規則?